花落滿庭芳 - 第 147 章 章節

改變主意,他不顧李晟反對,加封張延賞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晟在鳳翔節度使期間,因為非常欣賞自己幕中的判官崔樞,他就把一個女兒嫁給這個年輕人,李晟嫁女也就罷了,偏偏他喜歡這個年輕人喜歡得過了頭,給女兒置辦的嫁妝豐厚無比,比他另一個女兒的嫁妝豐厚得多,可那個女兒的夫婿卻是工部侍郎張玉。張玉見自己堂堂一個工部侍郎,在岳父李晟眼裏居然還沒有一個節度判官重要。郁悶無比的張玉一氣之下投靠了新任宰相張延賞,張玉動不動就向張延賞打他岳父的小報告。給事中鄭雲逵原本是李晟的行軍司馬,鄭雲逵在李晟幕中時曾有事情沒辦好被李晟罵過,此後李晟對他相當冷淡,基本上不再理睬這個人。張延賞入朝為相後,将郁郁不得志的鄭雲逵舉薦到中央的門下省擔任起居郎,不久又把他提拔為給事中,想當然鄭雲逵到中央後絕對沒少打李晟的報告。

李晟雖然是個武将,城府卻比許多文人還深,如今終于遇到了對頭,張延賞有意無意的經常在朝堂上批評指責于他,他的女婿張玉和給事中鄭雲逵還跟着幫腔,三人一唱一和。自古衆口爍金積毀銷骨,雖然都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壞話說多了,一天天積累下來,實在難以保證他李晟在皇帝心目中的形象還能像當初一樣光輝。

李晟被逼無奈,只好使用苦肉計,他把李家子弟都送到長安居住,又上奏皇帝承認自己無能并要削發為僧。皇帝當然不可能同意,李晟從鳳翔入朝,自稱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不堪再當重任,請求皇帝讓他回京休養。皇帝也是聰明人,知道李晟的病跟張延賞有關,他就下了一紙诏書,讓另一位宰相韓滉和剛剛入朝的宣武節度使劉洽設法解開張延賞和李晟的心結。

韓滉、劉洽大擺宴席邀請李晟和張延賞赴宴。席間,李晟和張延賞都很不自在,韓滉講起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請兩位大臣效法古人放下私怨共同為國家服務。

有韓滉出面,李晟就坡下驢笑逐顏開道:“當初本來就是李晟的不是,只是李晟愛面子,又正在氣頭上,一時出言莽撞,得罪了張相公,當時就後悔了。只是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也收不回來。如今李晟與張相公都位極人臣,一言一行舉足輕重,當然不能再意氣用事了。張相公,李晟這廂給您賠罪了。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張相公就不要再記着李晟的過錯啦。”

張延賞趕緊站起來道:“李令公快別說了,當年之事,延賞也有不是之處,我也要請令公多多包涵呢。”

韓滉大笑道:“好,好,我敬二位一杯,喝了這杯酒,以前的是非恩怨一筆勾銷,從此大家結為兄弟同心同德輔佐當今聖上。”

是非恩怨一筆勾銷只是韓滉一廂情願的想法,歡飲過後,張延賞雖然見了結拜兄弟李晟不再擺着張臭臉,可李晟還是很不安,憑他的直覺,張延賞并沒有因為韓滉和劉洽的斡旋而原諒他,張相公只是把怨恨從臉上搬到肚裏去罷了,李晟不多久就證實了自己的猜疑。

為了徹底跟張延賞冰釋前嫌,李晟想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張延賞的兒子,李晟托人去張延賞家提親,張延賞想都不想就拒絕了。李晟知道張延賞還記着舊怨呢,他只有無可奈何感嘆道:“武夫性情爽快,倘若酒席上承諾不記仇,一杯酒下肚,恩怨就随之化解了。文士小肚雞腸,表面上雖然和好,心裏依然記仇如故。張相公不願許婚,這不是還記着當年的仇嗎?得罪了這樣的人,我李晟能不怕嗎?”

貞元二年,吐番宰相尚結贊用反間計誣陷李晟跟吐番勾結,張延賞明知李晟是被尚結贊陷害的,他依然奏請皇帝罷掉李晟的兵權。張延賞罷免李晟後拚命支持馬燧,力主跟吐番結盟,結果吐番人不守信用,平涼川劫盟,渾瑊差點成為吐番的階下囚。張延賞慚愧無比驚怒交加,可是大錯已經犯下了,追悔莫極的他因此急火攻心,竟至卧病不起。

大唐王朝幾經動亂後,設了許多官位安置功臣,造成無數冗官,自古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擡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官員雖多,辦事效率反倒低得要命,張延賞在任荊南、劍南節度使期間就一直施行精簡官員的政策,而且頗有成效。調到中央出任宰相後,張延賞繼續推行他的精簡官員政策,結果得罪了無數官員,許多被觸犯利益的家夥拚命毀謗張延賞。平涼川劫盟事件發生後,張延賞幾乎成為衆矢之的。

眼見衆人挾私報複,作繭自縛的張相公有苦說不出,為了彌補自己犯下的大錯,張延賞拖着病體大刀闊斧加緊精簡官員,至此幾乎有二分之一的官員被他裁減,人員裁減後,行政效率反倒提高不少,朝廷也因此節省了一大筆薪俸錢,張延賞将這筆錢充作軍費,他重拾已故宰相韓滉的主張,開始積極對抗吐番籌備收複河、隴二十餘州。當初韓滉曾奏請皇帝讓宣武節度使劉洽為西北大将。當此用人之際,皇帝又想起劉洽來,他派譴使者前去慰問劉洽,想請他擔當重任,劉洽早已被張延賞結盟吐番的主張弄得心灰意冷,皇帝使者到來,劉洽竟然躺在床上接見這位使者。張延賞知道劉洽已不可用,他就想重用謀略過人的澤潞節度使李抱真,正好李抱真也入朝奏事,張延賞找他商讨邊防軍事,李抱真恨張延賞挾着個人的私怨罷免李晟的兵權,他也像劉洽一樣拒絕出任西北大将。因為有能力的武臣都不願意合作,張延賞政令難行,他又急又愁,病就更重了,沒多久就遺憾辭世。在他去世之後,繼任宰相李泌擋不住精簡官員的壓力,于是被裁減的官員又紛紛複職,張延賞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流水。

李晟被罷掉軍職後,再也不曾被重用過,就此郁郁終生。

李晟和張延賞将相不和,李晟因為得罪張延賞而被罷掉軍權,張延賞則因為報複李晟而得不到真正有能力的武臣的配合,兩個人都沒能實現心中抱負含恨而終。可以說兩個叱咤風雲的男人的失意都是因為一個美女。這大概又給了道學家們大談“紅顏禍水”的理由了。

第十一章 回鹘和親 [本章字數:3776 最新更新時間:2013-11-18 12:45:19.0]

貞元三年八月,吐番平涼川劫盟之後,回纥的合骨咄祿毗伽可汗派譴使者備上厚禮來長安朝見大唐皇帝,合骨咄祿毗伽可汗請求和親并改國名“回纥”為“回鹘”。“回纥”是大唐根據這個民族語言的發音音譯出來的名字,可汗讀了不少漢家書籍,于是他請求根據同音漢字把國名改成“回鹘”,意思是像一種名叫鹘的猛禽捕獵的那一瞬間回旋落地一樣迅疾一樣敏捷一樣兇悍。漢族成語中有一個詞叫“兔起鹘落”,形容的就是可汗崇拜的這種猛禽在捕獵的一剎那之間的情景。

回纥使者代可汗請求和親,皇帝還記着當年登裏可汗威逼要他下跪行禮的仇,他一見到回纥使者就來氣,當然不可能答應嫁公主給回纥可汗。此後,合骨咄祿毗伽可汗屢次派人請求皇帝下嫁公主給他,皇帝就是不願松口。

宰相李泌詢問皇帝為什麽不同意回纥可汗請婚,皇帝沉默了一下,沒好氣道:“和親之事,朕是辦不到的。等朕死了,再讓他來找朕的兒子或者孫子和親吧。”

李泌問道:“皇上還在因為當年陝州之辱而生氣嗎?”

一提到往事,皇帝就激動起來,說:“沒錯,當時天下多事,朕只好忍着不去找他報仇。現在他居然來請朕嫁女兒給他,真是白日做夢。”

李泌嘆氣道:“皇上,當年在陝州對陛下無禮的回纥可汗是移地健,可現在的回纥可汗是頓莫賀啊。”

皇帝咬牙道:“雖然當時企圖逼朕下跪的是移地健,但是頓莫賀就在旁邊看熱鬧,甚至還跟着推波助瀾。哼,他當時是回纥的宰相,又是移地健的堂兄,移地健固然可惡,他也不是什麽好東西。自古刑不上大夫,朕身邊的随從都是中書、門下二省的大臣,身份何等尊貴,移地健竟然對他們使用杖刑,韋少華和魏琚因此而死,朕若是答應了頓莫賀的求婚,朕将來無顏面見九泉之下的韋少華和魏琚!”

李泌沉吟良久,才道:“皇上,我們已經跟吐番交惡,現在正好借回纥之力制約吐番。”

皇帝固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