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陝州,朕眼睜睜看着少華離開人世,他那麽年輕啊。朕當時就發誓一定要為少華報仇!”
李泌勸道:“皇上,害死韋少華等人的是移地健,代宗皇帝去世之時,移地健知道陛下必定繼位,于是他先發制人企圖侵我邊疆,現在的這位可汗頓莫賀不願兩國挑起戰争,為了防止戰亂,他甚至殺了移地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頓莫賀已經代替陛下給少華報了仇。頓莫賀繼位可汗之時,也像他的祖先一樣派譴使者來請求皇上冊封。哪怕張光晟在振武殺了他的叔父突董等人,頓莫賀也沒有傷害我們大唐的使者,這可是誠心誠意要跟我大唐交好啊。皇上,移地健雖然罪孽深重,但頓莫賀是無罪的,皇上怎麽能把對移地健的怒火轉嫁到頓莫賀身上呢?”
皇帝苦惱地說:“若依愛卿之見,朕就不應該拒絕頓莫賀的請婚。可是朕也不能辜負少華等人啊,愛卿,朕該怎麽辦?”
李泌慢條斯理道:“依臣愚見,不是陛下對不住少華,而是少華對不住陛下!”
皇帝驚訝道:“愛卿何出此言?”
李泌侃侃而談,“當初回纥葉護發兵幫助中國讨伐安慶緒,皇上的祖父肅宗皇帝只是讓臣在元帥府犒勞葉護,您的父親代宗皇帝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葉護連他的面都沒見着。當時葉護熱情地邀請微臣去他營帳議事,肅宗皇帝甚至還不同意呢。一直到大軍即将出發,代宗皇帝才出來跟葉護見面。這是為什麽呢?因為回纥人野蠻不開化,不懂禮儀,難免會對代宗皇帝無禮。更何況他們不講誠信反複無常,回纥軍又深入中國腹地,我們不能不對他們設防,所以肅宗皇帝輕易不能讓他們見自己的兒子。陛下任天下兵馬大元帥之時正當年少,少華等人不知深謀遠慮,陛下金枝玉葉之身,他們居然讓陛下直接進入回纥蠻子帳中,事先又不跟登裏可汗商讨見面禮儀,這才讓桀骜不馴的登裏可汗找到機會刁難陛下。這難道不是少華對不住陛下嗎?”
皇帝依然忿忿不平,“愛卿快別說了,愛卿說了這麽多,到頭來居然不是移地健的不是,反倒是少華不對了。”
李泌畢恭畢敬道:“正是,和親乃事關邊防和社稷的大事,不可意氣用事,還請陛下三思。”
皇帝嘆了口氣道:“以前的事就算是少華錯了。可是那個頓莫賀的年齡跟朕的父親差不多大,朕把女兒嫁給他,這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往火坑裏推嗎?”
李泌作揖道:“皇上,肅宗皇帝當年也犧牲了寧國公主。公主是皇家的女兒,國事也是家事,為了國家,總是要有所犧牲的。”
皇帝猶豫道:“愛卿且先退下,讓朕再想想吧。”李泌告退後,皇帝接着在延英殿召見兩位投閑置散的武臣李晟和馬燧,皇帝把李泌的主張告訴他們,并向他們請教道:“朕素來憎恨回纥,今天聽李泌一說,反倒覺得自己沒理了。兩位愛卿以為如何呢?”
李晟對道:“李泌說的沒錯,回纥确實情有可原。”
皇帝看向馬燧,“愛卿以為如何呢?”
馬燧作揖道:“臣以為陛下應當寬恕他們。”
大概是聽到回纥向大唐皇帝請婚的消息,吐番害怕回纥和大唐聯合起來不利于他們,宰相尚結贊又叫論頰熱譴送被他抓起來的兵部尚書崔漢衡、神策将軍孟日華等人歸國,尚結贊用相當謙卑的語氣寫了一封國書想跟大唐皇帝講和。論頰熱送崔漢衡等人到達石門,泾原節度使李觀派譴麾下将領帶着兵馬攔住論頰熱說:“聖上下诏不許吐番使者進入大唐境內。”
論頰熱哀求道:“可是我有大事要面見大唐天子商量啊。”
奉命攔路的唐将冷笑道:“你們這些反複無常的蠻子,連我們的會盟使者都抓了,還能有什麽事情要見皇上?”
論頰熱叫屬下把崔漢衡等人送到唐軍陣前,滿臉堆笑說:“你看,我這不是正要送崔尚書歸國嗎?平涼川之事實在是一個誤會,我正是為此去見你們聖上。”
那位唐将固執地說:“你跟我說這些沒用,不管你們當初是蓄謀還是真的有誤會,反正你是不能再往前走一步了,否則格殺無論。”
論頰熱眼見沒有機會再見皇帝的面,他只好把吐番國書和崔漢衡等人都交給唐将,自己乖乖帶着人回吐番。那封國書送到長安,皇帝連看都沒看就給撕了。
吐番軟的不成就來硬的,尚結贊派譴他的兒子尚遮遮為領軍大将率領十多萬人分別屯駐潘原和青石嶺,吐番軍分三路,一路接近隴州,一路接近汧陽,一路接近釣竿原,連營六七十裏地,他們接近汧陽的兵營距離鳳翔城僅僅只有四十裏路。吐番攻勢兇猛,敵人距離如此之近,長安人人震驚害怕無比,許多有錢人紛紛南逃蜀中。
吐番元帥尚遮遮讓吐番兵改穿唐兵服裝,他冒稱是鳳翔尹團練使邢君牙的屬下,尚遮遮率領這些假唐兵殺到吳山和寶雞北界大肆劫掠,當地百姓老弱病殘者被殺死無數,吐番軍燒殺搶掠個痛快後,再将當地青壯年男女全部驅趕到吐番軍營中。
已經到了秋收時節,泾州沒有人敢出門收割莊稼,泾原節度使李觀先派兵在原野上布陣,軍民才戰戰兢兢準備秋收,從這一年起,秋收前必須派兵布陣,否則無人收獲。
九月,吐番又大劫汧陽、吳山、華亭等地,吐番人抓了一萬多大唐青壯年,吐番兵驅趕着這些唐人走到安化峽以西,吐番元帥尚遮遮發話道:“走過安化峽,你們就是吐番人了,現在你們可以向東哭辭故鄉祖國。”這些俘虜本就傷心欲絕,一聽這話哭聲更是驚天動地肝腸寸斷,有幾百人當場昏倒在地,更有上千人跳崖而亡。
吐番将多次抓來的唐人都安置在彈筝峽并将這些大唐男青年訓練成軍士,吐番用豐厚的薪俸養着他們,再以他們的妻子兒女做人質,吐番人逼着這些漢家軍士拿起武器回頭攻打自己的故國。以前,吐番人因為水土不服,只能選在秋天搶劫然後在春天來臨前退兵,有了這批漢家軍士後,貞元四年春天吐番就發兵大舉入侵了,大唐邊關守将一個個閉城不敢交戰,吐番人又一次劫掠牛馬萬餘而去,吐番退兵大唐邊關守将就給皇帝上表恭賀“破賊”。
在吐番人兇狠的攻擊面前,皇帝不得不答應回纥的求婚。貞元四年十月,皇帝将如花似玉的女兒鹹安公主嫁給可以做他父親的合骨咄祿毗伽可汗頓莫賀,皇帝恩準回纥更改國名為“回鹘”,并且冊封頓莫賀為“長壽天親可汗”,如願以償的天親可汗興奮地上書說:“回鹘和大唐以前就是兄弟之國,現在我又做了天可汗的女婿,也算是天可汗的半個兒子了。如若吐番為患,兒臣願為岳父鏟除這個禍害。”
貞元六年,吐番發兵攻打大唐的北庭都護府,回鹘宰相颉幹迦斯率軍救應北庭,兩軍在庭州城下交鋒,回鹘和北庭節度使楊襲古聯軍對抗吐番,大戰一年多,三方都傷亡慘重,北庭都護府最後還是落入了吐番手中。
貞元七年,吐番攻打靈州,回鹘又率軍迎擊,這一次,吐番慘敗,領軍大将尚遮遮戰死,回鹘可汗派譴使者用囚車押着被活捉了的一大幫吐番首領去長安獻捷,在這群俘虜中,包括一位吐番大酋長尚結心,從這個名字猜測此人可能是尚結贊的親族。
吐番接二連三被回鹘重創後,轉而向他的臣屬國——雲南的南诏征兵。南诏原本是大唐的附屬國,唐玄宗天寶年間南诏被宰相楊國忠逼得向吐番稱臣,吐番一直敲詐勒索這個國家,南诏被迫叛唐時就想着他日再歸順大唐。一直到韋臯出任劍南節度使,南诏才有機會表示歸順之心。
吐番贊普打算借兵找回鹘雪恥。但是此時的南诏已經悄悄歸順大唐,只是表面還未曾跟吐番決絕。贊普借兵一萬,南诏王異牟尋聲稱國小力弱,只能派出三千人,贊普嫌少,異牟尋勉強派了五千人給他。
吐番使者借了五千雲南兵歸國,南诏王異牟尋親自統領數萬兵馬跟蹤在後,雲南兵晝夜兼程行到神川,異牟尋發動突襲,吐番再一次遭到重創,被南诏閃電般奪取了十六個城池,活捉了五個親王并招降了十多萬人。南诏王異牟尋也将五位尊貴的俘虜押到長安向大唐天子獻捷。
此役過後,吐番再也沒有強盛過,回鹘和南诏還對他接連不斷施以打擊,這個強悍的王國不久就瓦解成好多個小部落,再也沒有能力跟中國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