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快幫我禀明當今聖上,聖上一定會理解我們的苦心的。”
崔漢衡回國禀奏皇帝。皇帝想起當初李懷光反對跟吐番借兵之時就曾說過國家財政困難絕對沒有那麽多錢打發貪婪的吐番人,現在看來懷光倒是挺有先見之明的。聽說渾瑊在武亭川大破賊軍之時,曾把戰利品全部賞給了吐番人,可結果還是沒能填飽他們的胃口。明明是率軍犯邊,尚結贊卻說是來找渾瑊讨賞。真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水都能點燈了。倘若渾瑊分文沒給,當初吐番人怎麽可能乖乖回國?皇帝嘆了口氣,如果不是逼反了李懷光,大唐又何必跟吐番借兵呢。為了取信吐番并盡快促成和議,皇帝同意了結盟之後吐番再歸還鹽、夏二州的條件。
崔漢衡再次入吐番商談結盟之事,依崔漢衡的意思,兩國會盟地點還是選在清水好了。尚結贊卻說:“清水這個地方不吉祥,害得我們上次的結盟都黃了。這次我們請風水大師看過,原州的土梨樹倒是福地,不如我們就在那裏結盟吧?”
崔漢衡回複說此事須等待聖上裁定。尚結贊又說:“為了表達敝國的誠意,此次和談使者以我為主,贊普一共派了二十一位文武大臣做為結盟使者。請貴國也派譴同樣級別的大臣做使者。我們曾跟渾司空共同作戰,渾大人英勇、忠厚、誠信、重義,素來為我國人所敬仰,此次結盟請以他為主使。此外,靈州節度使杜希全、泾原節度使李觀都以誠信聞聲于外,以後跟這兩位大人合作的機會也多,這次隆重的盟誓禮儀當然也不宜少了這二位。”
崔漢衡詫異地問:“兩國結盟是馬太尉幫忙牽的線,怎麽貴國反倒撇開馬太尉要求渾司空主持結盟禮儀?”
尚結贊鄭重道:“這不是我國跟渾大人産生誤會了嗎?正好借此機會澄清誤會冰釋前嫌嘛。”
崔漢衡點頭道:“既然如此,我一定将您的願望轉達聖上。”
大唐王朝一心一意跟吐番結盟。尚結贊卻完全沒有半點誠信而且用心險惡。他要求渾瑊主持會盟,是想趁機抓住渾瑊,然後再用反間計出賣馬燧,因為這次會盟是馬燧牽的線,如果渾瑊被擒,他只須向外放出一點謠言,馬燧就裏外不是人了。他要求靈州節度使杜希全和泾原節度使李觀參與會盟,是想在盟會上抓住這兩個邊關将領,然後脅迫靈州、泾原軍士侵犯唐境,有了大唐将士做前鋒,他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長驅直入長安了。
第九章 平涼川之盟 下 [本章字數:4003 最新更新時間:2013-11-18 14:26:39.0]
崔漢衡回朝複命,宰相張延賞對于要請渾瑊主持盟誓沒有異議,但是不贊成杜希全和李觀也參與會盟。因為泾原節度使李觀已被征召入朝,目前他正忙着交接泾原事務,不可能有閑睱參與會盟;而杜希全作為靈州這樣的邊防重地的守将,責任重大不能出境,朝夕之間也難找到合适的人選代他鎮守靈州(靈州也就是以前朔方軍的大本營,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叛唐後,朔方軍被他轉移到了河中、同绛等地,李懷光死後朔方軍依然留駐在河中、同绛等地由渾瑊統領,而原來的朔方節度府則被改名為靈州節度府,朝廷又在這裏設置了新的邊防軍,這支軍隊被稱為靈州軍,由在朱泚之亂中立了功的杜希全出任統帥)。因為杜希全和李觀不能離鎮,無意之中,尚結贊請求讓杜希全和李觀參與會盟的提議給否決了,也真是天佑大唐了,假若李觀和杜希全兩位邊将被尚結贊生擒,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尚結贊要求把會盟地點改到土梨樹,張延賞倒沒有異議,神策将軍馬有麟卻反對說:“土犁樹地勢險要,萬一吐番設下埋伏,渾司空就危險了。如果一定要改地點,為防不測,臣建議将會盟地點定在平涼川。平涼川地勢平坦,又接近泾州,真有情況我軍也能接應。”皇帝和宰相思慮再三,終于采納了馬有麟的建議,大唐向吐番宣布:如果吐番認為清水不吉利,不願再在清水結盟,大唐願意以平涼川作為新的會盟地點。
雙方議定,皇帝把渾瑊從鹹陽召回,任命他為會盟使者,渾瑊即将出發,李晟不相信吐番人的誠意,叮囑渾瑊此去一定要做好戒備嚴加防範,張延賞就在朝堂上打壓李晟說:“既然是衷心結盟,怎麽能把盟友當賊子防範呢?李令公不願意兩國和好,故意制造事端,我們如此懷疑吐番,吐番當然也不敢相信我們。這樣怎麽能夠結盟?”皇帝就趕緊召見渾瑊再三叮囑他要對吐番人推心置腹以誠相待,切不可做出什麽讓他們懷疑或者不安的行動來,渾瑊磕頭請皇帝放心,并斬釘截鐵說他決不敢有辱使命。
貞元三年閏五月十五日,渾瑊前往平涼川主持會盟,駱元光、韓游瑰率軍護送,朝廷命駱元光屯軍潘原、韓游瑰屯軍洛口以作為會盟使者的後盾。駱元光不放心,他覺得潘原、洛口距離平涼川太遠,如果真有事,只怕來不及救援,于是他跟渾瑊商量說:“潘原距平涼川足有六七十裏地,萬一有急,如何救援?請讓我随司空前往平涼川。”
渾瑊性情忠厚,又曾允諾皇帝絕不可做出什麽讓吐番人懷疑或者不安的舉動來,他阻止駱元光說:“這樣做不太好吧?把盟友當賊防範,我怕不能取信于人,倘若因為我們如此戒備而攪黃了兩國聯盟大事,渾瑊出使無功,将軍也有了違背聖上诏書的嫌疑。”駱元光不顧渾瑊反對固執地率領軍隊跟着他直往平涼川而去,駱元光的軍隊緊挨着渾瑊的軍隊駐紮在距離會盟場所二十裏遠的地方,安營紮寨完畢,駱元光命令探子密切關注會盟情況,随時以備不測。
尚結贊跟渾瑊約定各派三千武裝步兵分列在盟壇的東西兩側以保護會盟,除此之外,雙方還各派三百換上禮服的步兵到壇下參與會盟。渾瑊一一應承了他的要求,渾瑊只派三千唐軍步兵守在壇東,尚結贊卻除了表面上守在壇西的三千步兵,他另外還暗伏了三萬精兵準備活捉渾瑊。尚結贊為了表示他的“誠信”,他還故意跟渾瑊約定在會盟前各派六十名騎兵到對方軍中偵察,渾瑊不知尚結贊用心險惡,吐番派到唐軍中的偵察兵都通行無阻,唐軍派到吐番軍中的偵察兵卻都有去無回,全部被尚結贊的人抓住。
吐番偵察兵剛剛離開,唐軍偵察兵還沒有回來,會盟副使崔漢衡提醒渾瑊約定的時辰已快到了。渾瑊又等了一會兒,派出去的偵察兵還是沒有回來,渾瑊神情焦躁起來,來回踱了幾步,眼看再等下去就要耽誤時辰,渾瑊幹脆不等了,他吩咐判官路泌擊鼓傳令所有會盟人員準備出發。路泌擔心地問:“我們的偵察兵都沒回來呢,不等偵察兵回來了嗎?”
渾瑊煩躁地說:“時辰都快到了,不等啦。”
路泌不放心,“會不會有什麽不測?”
渾瑊沉吟了一下,說:“我們是不是太多疑了?尚結贊如果真有陰謀,應該不至于主動要求我們派兵去偵察他吧?”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呢。”路泌神色遲疑。
“不能耽誤時辰了,出發吧,路上見機行事。”渾瑊一聲令下,路泌不敢再多話,轉身傳令去了。
一路上風平浪靜,什麽情況也沒有,但也沒見到唐軍偵察兵。渾瑊等人趕到盟壇,尚結贊已穿着禮服在壇西等候,壇東大唐三百名禮儀兵守着一個大營帳,那是給大唐使者更換盟誓禮服所用,渾瑊帶着屬下進入營帳更換禮服。
渾瑊換上禮服,正準備出帳,忽然聽到盟壇西邊三聲鼓響,渾瑊心中一沉,大喝一聲,“情況不對,大夥兒快撤。”
渾瑊旋風般奔出帳,吐番軍在西邊大聲鼓噪,黑壓壓的盔甲像潮水一樣洶湧而來。渾瑊左右四顧,居然給他發現了一匹沒有上口勒的馬,渾瑊飛奔過去翻身上馬,那馬相當野,渾瑊才一跳上去它就人立起來,渾瑊騎術高明,他夾緊馬肚死命扯住馬鬃毛才沒被摔下去,渾瑊右手握挙在它頭上狠捶幾挙,那馬吃痛,不敢再跟渾瑊對抗,于是撒開四蹄沒命狂奔,大概是想把渾瑊摔下馬去,那馬這樣拚命奔跑渾瑊倒是求之不得。吐番軍隊在後面狂追不止,亂箭像暴雨一樣飛來,追兵四合,如風卷流雲,到處都是“活捉渾瑊”的吶喊聲。
渾瑊低頭緊貼着馬背拚命奔逃,正在危急之際,渾瑊部将辛榮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