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把子,結了兄弟,才恭恭敬敬送他入城。
駱奉仙進城後,辛雲京對他也敬重有加,大擺宴席招待他,熱情得不得了,當然辛雲京也給這個宦官送了許多厚禮。酒酣耳熱之際,辛雲京告訴駱奉仙:仆固懷恩跟回纥合謀,居心叵測,反狀已露。請将軍代我奏報皇上,讓我替朝廷除掉這個禍害”(駱奉仙雖是個宦官,卻也擁有大将軍爵位,所以朝裏朝外的大臣都稱呼他“将軍”,而不是公公)。在安史兵變之初,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對皇帝安排在他身邊的監軍——大宦官邊令誠嗤之以鼻,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裏。可是九年之後,仆固懷恩、辛雲京也像高仙芝一樣作為大唐王朝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都不得不放低身段去結交一個宦官,可見大唐“宦官專權”的弊病已相當嚴重。
駱奉仙得了辛雲京許多好處,也跟辛雲京親熱得不得了,聽辛雲京這樣說,他連連點頭,拍着胸脯說,包在我身上,仆固懷恩這樣辜負聖恩,咱家一定要幫你辛大人奏明聖上。
第十九章 騎虎已難下 [本章字數:3195 最新更新時間:2013-10-21 12:52:08.0]
駱奉仙從太原出來,仆固懷恩聞訊,親自出來接着,殺雞斬羊款待他,因為仆固懷恩跟駱奉仙已拜了把子做了兄弟,所以仆固懷恩的母親也陪着一起喝酒,大夥兒喝得起勁興致高昂的時候,老太太就借着酒勁兒責備駱奉仙說:“你當初跟懷恩約為兄弟,去太原又跟辛雲京親近,你明明知道辛雲京是懷恩的仇人,做人怎麽能這樣兩面三刀呢?過去的事情就算了,兄弟始終是兄弟,你們以後還和好如初吧。”
駱奉仙連連辯解說:“我沒有結交辛雲京,這都是辛雲京使的壞,想離間我們,您不要上了他的當。”
仆固懷恩見母親和駱奉仙都變得不大高興,恐怕他們争執起來,就走到席間,持劍起舞,邊舞邊說:“今天大家要開懷暢飲,不醉不歸啊,我給你們舞劍助興。”
駱奉仙鼓掌叫好,仆固懷恩舞畢,駱奉仙拿出辛雲京送他的一樣物品給仆固懷恩做彩頭,同時向他告辭。仆固懷恩不知道駱奉仙是借辛雲京的花來獻他這尊佛,高高興興收了駱奉仙送的彩頭,說:“明天就是端午,兄弟你還是不要到路上奔波了,不急在這一天嘛,就在我這裏過節,大家一起開心。”
駱奉仙知道仆固懷恩城府極深,性子蠻橫,現在仆固懷恩越是熱情,駱奉仙心裏越是不安,一個勁說要走,仆固懷恩拚命挽留,駱奉仙勉勉強強留下來了。仆固懷恩還是不放心,怕駱奉仙背着他悄悄走了,安頓好駱奉仙後,仆固懷恩就叫人把他的馬藏了起來。他一心要把駱奉仙留下來好好巴結巴結,在他看來,沒有馬,駱奉仙自然走不成了。
世事難料,仆固懷恩一轉身,駱奉仙就準備悄悄走掉,當他發現自己的馬都被牽走後,又驚又懼,暗自尋思:老太太酒席上那樣責備我,仆固懷恩又把我的馬藏起來,莫非他們是想殺我?駱奉仙越想越怕,表面上卻不動聲色,等到半夜,他估摸着仆固懷恩睡熟了,駱奉仙爬起床來,跳牆而逃。
仆固懷恩一早醒來,發現駱奉仙已逃跑,他也大吃一驚,知道要壞事,趕緊亡羊補牢,仆固懷恩親自騎着快馬馱着駱奉仙的行囊拚命追趕。駱奉仙沒有坐騎,跑不快,摸黑半跑半走了半夜天才亮,駱奉仙正累得要死,聽到馬蹄聲急,回頭發現是仆固懷恩,怕得要命。仆固懷恩追上駱奉仙,跳下馬責備他說:“我一片至誠留你過節,你怎麽能這樣不相信我,竟要半夜而走!”
駱奉仙無言以對,勉強搪塞道:“咱家有要事在身,實在耽擱不得。”
仆固懷恩還想勸駱奉仙跟他回去,駱奉仙堅決不從,仆固懷恩也不敢勉強,生怕再一次弄巧成拙,于是伺候駱奉仙上了馬,把缰繩交給他,兩人客客氣氣和和睦睦揮手而別。
駱奉仙受了驚,一進京就狀告仆固懷恩勾結回纥人謀反,如果僅僅他一個人告狀也就罷了,偏偏在這個時候,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也有一道奏章到了長安,居然也是告仆固懷恩勾結回纥的。
原來是仆固懷恩送登裏可汗出塞,經過澤潞時,李抱玉接待登裏可汗,順便也給仆固懷恩送了一份禮,仆固懷恩抱着禮尚往來的心思,就拿登裏可汗送他的東西轉送給李抱玉。李抱玉發現那些禮是從可汗那裏來的。因為仆固懷恩之前上表要皇帝誅殺李抱玉,所以李抱玉表面客氣,心裏卻一直防着他。仆固懷恩不拘小節,拿登裏可汗送的東西做回禮,被李抱玉借此機會大做文章,毫不客氣地上奏朝廷:仆固懷恩私下勾結回纥,應當早做準備,防患于未然。
當時的宦官頭兒魚朝恩正因為仆固懷恩深得皇帝的寵信而心生妒恨,現在看到駱奉仙、辛雲京、李抱玉都在告仆固懷恩的狀,他就覺得有機可乘。于是魚朝恩也跟着推波助瀾,勸說皇帝應該趕緊拿主意,別當斷不斷,反受其害。
仆固懷恩自以為他仆固氏一門忠烈,父兄子侄為國而死者四十六人,功高無人能比,不料居然被辛雲京等人群起而攻告他謀反。仆固懷恩氣得要命,再一次上表自辯,指責駱奉仙、辛雲京、李抱玉污陷忠良,請皇帝誅殺這三位小人(仆固懷恩也是欺軟怕硬的角色,在攻擊他的這些人中,魚朝恩權勢太大,他就不敢得罪)。
仆固懷恩上的這道奏章相當長,文采也相當好,措辭極為嚴重,筆者摘錄了其中部分句子翻譯如下。
“……臣兄弟死于敵陣,子侄亡于軍前,九族之親,十之**不在人世,就算活着的,也都是遍體鱗傷……
……臣當初遵照陛下的旨意,送登裏可汗回國,為了安撫可汗,臣不惜蕩盡家産。臣送可汗走到太行山北,辛雲京不但不出城來迎接招待,反倒如臨大敵,武裝伺候,就像可汗是強盜一樣,回纥人怒氣沖天,執意要發兵攻城,是臣拚命勸解,才把他們平安送出塞……
……臣陪可汗經過澤潞之時,李抱玉迎接招待可汗,事事用心,又送臣駿馬和銀器,臣将可汗所贈送的一千匹綢緞轉送給他作為回禮,不料李抱玉跟辛雲京串通一氣陷害于臣,這樣往來的禮物,便成為臣勾結回纥的罪證!陛下不擦亮眼睛,聽信謠言,以致忠良正直之士,被奸邪之黨誣陷。臣問心無愧,實在不敢欺瞞天地辜負神明!深夜裏思來想去,臣一共犯了六條大罪:
當初同羅胡人背叛朝廷,黃河九曲之地動蕩不安,兵連禍結,臣不顧老母在堂,前往靈州勤王,先帝嘉許臣忠誠,命臣征兵讨叛,才使得賊子逃跑,河曲安寧,這是臣不忠于國家的第一罪;臣的兒子仆固玢被同羅人抓住,投降于賊,本是身不由己,不久就棄暗投明,從敵營裏逃出來投奔于臣,當時天下騷亂、軍令難行,臣忍痛割愛,将他斬首軍中,以此威懾衆将號令三軍,這是臣不忠于國家的第二罪;臣的兩個女兒都遠嫁蕃王,為國和親,兵不血刃蕩平寇敵,這是臣不忠于國家的第三罪;臣和臣的兒子仆固玚,奮不顧身,身先士卒,父子效命,只為讓國家獲得安寧,這是臣不忠于國的第四罪;陛下命臣為天下兵馬副元帥,讓臣指揮河北,那些剛剛棄暗投明的新節度使都手握強兵,反反覆覆,臣安撫住他們,州縣因此平定,賦稅得以按時繳納,這是臣不忠于國家的第五罪;臣勸說回纥,讓他們出兵奔赴急難,天下平定,又送他們回國,這是臣不忠于國家的第六罪。陛下如若因為這些罪過誅殺臣,何異于伍子胥興複吳國,卻落得個枉死長江,文種使越國稱霸,反被賜劍自盡。前人如此,臣自也應當吞恨九泉銜冤千古,還有什麽好說的呢,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郭子儀先前已被猜忌,臣現在又遭人诋毀,古人說‘飛鳥都被射光了,好弓就被藏了起來’,确實有他的道理!陛下聽信讒言,跟被趙高蒙蔽指鹿為馬的秦二世又有什麽兩樣呢,倘若陛下還不能采納逆耳良言,這樣因循下去,臣不能保家,陛下又怎麽能夠安國?”
這道奏章寫到後面,用語越來越狂,雖然對皇帝相當不敬,卻也指出了當時存在的許多弊病,也不知道皇帝有沒有看進去。
無論如何,皇帝還是挺體諒仆固懷恩的,并沒有因為那麽多人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