麽忠義,難道你就不覺得慚愧嗎?自古識時務者為俊傑,大燕氣數已盡,我現在降唐,天經地義。唐軍追過來了,一定是田承嗣已經背叛了你,你還是趕緊逃吧。”(注:李懷仙說‘天不助燕’是因為安祿山、史思明相繼稱帝,建立了一個僞政府,國號大燕)。
史朝義聽了又驚又懼,哀求道:“我從昨夜奔波到早晨,還沒有吃飯,看在過去君臣的份上,你就給我一餐飯吃吧。”
李懷仙比田承嗣有良心,他命人送了幹糧、飲水,用繩子吊到城下,史朝義和他的親衛取了飲食,狼吞虎咽,軍士們吃飽了飯,一位領頭的下馬對着史朝義磕了三個頭,接着翻身上馬,絕塵而去,其餘軍士也有樣學樣,下馬磕頭告辭,不一會兒就散得只剩下一百來人。
史朝義窮途末路,哭着拜別軍士,然後走進一個樹林中上吊自盡。李懷仙派人砍下史朝義的首級,作為他投降大唐的進見之禮。
苦戰八年多,唐軍終于大獲全勝,仆固懷恩敲着得勝鼓班師。河南、河北幾位賊将張獻誠、安忠志、薛嵩、田承嗣、李懷仙都已投降,安忠志、薛嵩甚至把軍隊都交給了辛雲京、李抱玉。但是作為統帥的仆固懷恩卻覺得:貓之所以被人們重視,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捉也捉不完的老鼠!他身為武将,有仗打才顯得他的重要與尊貴,一旦天下太平了,到處都沒有賊,他這個大将軍也就沒用了。自古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如果不想做大唐的韓信,就得養幾只老鼠保持自己的尊貴地位!抱着這樣的心思,仆固懷恩竟然下令讓田承嗣、薛嵩、安忠志、李懷仙四位降将複位,依舊統率他們的軍隊鎮守河北。一切都安排妥當後,仆固懷恩才上表朝廷,請求皇帝分封這幾位降将,以安撫河北降卒之心。
朝廷以前為了瓦解史朝義的軍隊,也下過大赦的聖旨:只追究賊首,東京及河南、河北所有僞政府官員,只要棄暗投明,之前犯下的罪行全部一筆勾銷。這也是那些賊将一看到形勢不利就投降的原因。
打了這麽多年的仗,所有的人都累了,朝廷看到仆固懷恩要分封那幾位降将的奏章,也不加追究,只求息事寧人,就順坡下驢,把河北劃成四個軍鎮,加封這四個降将為節度使。幾個降将之中,田承嗣、安忠志**年來一直都是安史賊軍的先鋒官,不知殘殺了多少無辜,為禍之大,遠甚于自殺了的賊頭兒史朝義。可是仗打到最後,這些強盜竟然也跟着加官進爵,成為手握軍事、財政、行政大權,令人羨慕嫉妒恨的節度使!大唐王朝一場轟轟烈烈的平叛大戲居然演成了黑色幽默。五位降将之中,唯獨張獻誠沒有留在原地,後來被朝廷派去劍南,也做了節度使。這位張獻誠是大唐開元名将張守珪的兒子。跟薛嵩一樣,也是出身名門。
第十八章 騎虎已難下 [本章字數:2289 最新更新時間:2013-10-21 13:18:13.0]
仆固懷恩讓幾個降将複位統領降兵時,接受安忠志、薛嵩投降的辛雲京、李抱玉見仆固懷恩居心叵測,這兩人就分別上奏朝廷,告了仆固懷恩一狀,并叮囑朝廷秘密防備仆固懷恩。所以打了勝仗、自以為功勞大得不得了的仆固懷恩還沒回朝,就已受到了大臣們的彈颏,仆固懷恩又驚又怒又懼,也上奏章給自己辯護,并說辛雲京和李抱玉嫉賢妒能,請求皇帝誅殺這兩位大将。皇帝兩不得罪,既不怪罪仆固懷恩,也沒有誅殺辛雲京和李抱玉,對三個人都是好言安慰,讓他們寬心。
戰争終于結束了,辛雲京請求加封張光晟為代州刺史的奏章也被批準了。張光晟從河西出發,先後跟随哥舒翰、王思禮、辛雲京三位節度使平叛,轉戰萬裏,辛苦拼搏**年,終于開花結果做了代州刺史。可是造化弄人,他在戰場上最強勁的敵人、叛軍的幾位賊将投降後,居然都做了節度使。雖然代州刺史也是令人眼紅的大官,跟那幾位降将相比卻不能不讓人感慨。
作為勝利者的盟軍,回纥的登裏可汗興奮地領着軍隊進入東京洛陽,去接收“史朝義留下來的財富”,回纥軍隊再一次在洛陽燒殺搶掠,許多婦女、兒童驚恐萬狀地逃到聖善寺和白馬寺的閣樓躲避,希望菩薩能保佑他們,回纥軍士放火焚燒兩座閣樓,逼迫閣樓上的人下來,燒死者不計其數,大火十多天不滅,繁華的寺院付之一炬。作為觀軍容使的大宦官魚朝恩不但不能禁止回纥人的暴行,反而跟回纥人一起搶掠百姓,洛陽再次遭受大劫,等到回纥人終于心滿意足離開,洛陽的老百姓窮得連衣服都沒有了,只能用樹木的枝葉和紙張做衣,曾經繁華的洛陽就這樣成為廢墟,就這樣永遠失去了作為國都的資格。
回纥人這樣無法無天,大唐皇帝不但沒有能力阻止,還在長安熱情地迎接他們,又下旨命令吏部侍郎王翊和監察禦史源休作為使者,給登裏可汗和他的酋長們論功行賞。
回纥停駐長安的時候,一個夜晚,回纥人在宵禁時間沖過含光門,沖進國家的鴻胪寺,鴻胪寺的守衛甚至不敢阻擋過問他們。鴻胪寺可不是什麽佛家的寺院,而是大唐的行政機構——九寺中的一寺,它的職能之一就是接待、管理四夷來朝的外國君主們。這樣的行政機構被侵犯,掌管京城治安的京兆尹源光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打落門牙往肚裏吞,就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一樣。
回纥人終于玩盡興了,開始拔營回國,皇帝依舊命登裏可汗的老丈人仆固懷恩歡送他們。登裏可汗在回去的路上,照樣橫行霸道劫掠不止,如果他覺得大唐地方官員和老百姓伺候得不夠盡心,就會揮刀殺人,完全沒有半點顧忌。
回纥人再一次經過太原,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卻不像別處的官員那樣接待、伺候他們,就像登裏可汗當初進入大唐疆土一樣,辛雲京依然把這位“立了大功”的可汗當敵人,緊閉城門,備好弩箭等候着。
登裏可汗初來的時候,抱有劫掠河東的目的,即便後來聽了老丈人仆固懷恩的話,改變了主意,也還是想劫掠太原府庫,處境那樣微妙,辛雲京不接待不尊敬他還情有可原。可是現在他都成了大唐的功臣了,辛雲京不但不出城來犒勞他,居然還是這樣不尊重他,把他當敵人,登裏可汗終于發怒了,帶着人在城下大聲叫罵,辛雲京朗聲答道:“可汗,你這一路上為所欲為無法無天,我念你曾經是大唐的盟軍,也沒在我的境內犯事,所以沒有出城攻擊你們。但是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見好就收,我可就不客氣了。”
登裏可汗七竅生煙暴跳如雷,大罵幾句發洩過後,冷靜下來考慮一下,終于向現實低了頭,安安靜靜率領人馬回國了。
奉命歡送女婿的仆固懷恩本來就對辛雲京恨之入骨,可是皇帝不給他出頭,不按照他的意思誅殺辛雲京,他也只好忍着。如今看到辛雲京這樣不給登裏可汗面子,所謂打狗還要看主人嘛,可汗在城下,他仆固懷恩也在城下呀,辛雲京對可汗這樣無禮,不就是對他仆固懷恩無禮嗎?仆固懷恩越想越難咽下這口氣,再次上奏皇帝:辛雲京不知高低輕重,竟敢得罪友邦,遺禍無窮,為了平息回纥人的怒火,請皇上下旨誅殺辛雲京。
仆固懷恩奏章發出去後,皇帝沒有任何回複,仆固懷恩久等沒有音信,知道皇帝依然維護辛雲京。既然皇帝不願收拾辛雲京,那他就自己來收拾吧,只要把辛雲京先殺了,再奏報皇帝,在木已成舟、生米被煮成熟飯的情況下,估計皇帝也只能承認既成事實了。
仆固懷恩私自調兵譴将,因為他已掌管着朔方兵權,他調了三萬朔方軍屯駐汾州,又叫他的兒子仆固玚率領一萬多人屯駐榆次,另外三位朔方大将李光逸、李懷光、張維岳分別率軍屯駐祈縣、晉州、沁州,對太原形成四面合圍之勢。
在這微妙的時候,恰巧皇帝一位相當寵信的大宦官駱奉仙來到了太原,仆固懷恩不敢阻擋駱奉仙入城,又怕他進城後對自己不利,這樣大權的宦官簡直就是皇帝的耳目嘛。在駱奉仙進城之前,仆固懷恩給他送了許多厚禮,當然也說了辛雲京許多壞話,并且說他要為國家除害誅殺辛雲京,駱奉仙一直點頭稱是:對,你做得對!仆固懷恩一高興,最後自降身份,跟這個宦官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