麽身份呀”,左右告訴他李适是雍王,是當今大唐天子的長子。可汗點點頭,沒做聲。
李适被迎進帳中,目不斜視,對那些刀劍出鞘的回纥親衛視若無睹,彬彬有禮不卑不亢問候登裏可汗。
登裏可汗想給李适一個下馬威,就陰沉着臉說:“我是你姑父,大唐是禮儀之邦,長幼有序,你見了我為什麽不下跪磕頭?”登裏可汗的妻子雖然是仆固懷恩的女兒,但她是被肅宗皇帝認做女兒,加封為大唐公主出嫁回纥的,李适是肅宗皇帝的孫子,所以登裏可汗硬要厚着臉皮充當李适的姑父也不能算錯,不過,他忘了他的父親英武可汗是名副其實的肅宗皇帝的女婿,按照他的說法,他們父子倆就變成連襟了。
安史兵變之初,肅宗皇帝向登裏可汗的父親英武可汗借兵平叛,為了争取回纥人的同盟,他犧牲了自己親生的小女兒寧國公主,把她嫁給粗魯老頭兒英武可汗,又把仆固懷恩的女兒嫁給現在的登裏可汗,寧國公主入嫁才一年英武可汗就死了,回纥人居然要鮮花一樣年輕的寧國公主給他們的可汗陪葬,寧國公主若不是急中生智應對得宜,差點就陪着死老頭兒見了閻王。而回纥軍隊在幫助唐軍收複東京洛陽後,回纥人在洛陽大肆劫掠三天三夜,為達到最佳搶劫效果,回纥軍隊還引誘賣國求榮的奸人給他們當向導,東京府庫被他們搬了個精光,當今聖上李豫,也就是當時身任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廣平王欲阻無力,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們搶劫,洛陽父老為了送走這尊大神,不得不想方設法籌集了錦緞萬匹獻給這些強盜,請求他們不要搶劫。自此之後,大唐和回纥的關系也就勢成騎虎,上去容易下來難。
見到登裏可汗故意刁難雍王李适,藥子昂趕緊站出來維護他,“我們雍王殿下是肅宗皇帝的嫡長孫,身份尊貴,況且玄宗、肅宗兩位先皇帝屍骨未寒,殿下還在孝中,不宜給可汗行此大禮。”
回纥葉護駁斥說:“我們可汗既是肅宗皇帝的女婿,可汗的哥哥又曾經與當今天子約為兄弟,我們可汗不折不扣是你們這位雍王殿下的長輩,晚輩見了長輩,怎麽能夠不磕頭呢?”
李适氣得臉色鐵青,藥子昂苦苦堅持殿下身有喪禮,不能磕頭,回纥人群起而攻,口口聲聲“可汗是長輩,雍王必須給長輩磕頭”。藥子昂無奈咬牙道:“我們當今聖上在登基之前就曾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現在雍王殿下也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其實,雍王殿下不僅僅是我們唐軍的統帥,更是大唐的太子,是未來的皇上,哪裏有中國未來的皇上給回纥可汗磕頭的道理?”
這時的李适還沒有被封太子,離“未來的皇帝”這個寶座更是八字還沒一撇,因為形勢嚴竣,藥子昂心中焦急、聲色俱厲,已經有點口不擇言了。登裏可汗漸漸也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看起來今天是絕不能逼迫李适磕頭了,但是就這樣服了軟,豈不大失面子?登裏可汗擺着臉說:“雍王殿下年少無知,不通世務也就罷了,你們這幫做臣子的也不曉事理,着實可惡。”
回纥幾個酋長馬上跟着附和,“可汗,這些人如此無禮,該怎麽懲罰?”
登裏可汗命令把李适的随從官員藥子昂、魏琚、韋少華、李進等人都拉下去各打一百大棒。可憐這幾位都是文官,體質當然不能跟思結進明那樣的武人相比,而承受的刑罰居然比思結進明的更嚴重,藥子昂等人都是中書﹑門下兩省的要員,如果沒有發生這件影響他們形象的事情,借以時日,未必不能成為宰相,居然都被回纥蠻子這樣侮辱。幾位大臣都被打成重傷,奄奄一息,登裏可汗叫人把他們擡回唐營,魏琚﹑韋少華回營後,當夜就離開了人世。
李适回歸唐營,唐營衆将見自己的元帥和行軍司馬遭受這樣的侮辱,個個義憤填膺,許多人抄起家夥就要出去跟回纥人拚命,李适大聲喝止,說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史朝義的賊軍就在我們對面,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一算賬,回纥人就會倒向史朝義,這支盟軍就變成了近在咫尺的敵軍。你們想想吧,在我們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還能有幾分勝算?今天這樣的惡氣,我都能忍,難道你們還不能忍嗎?”李适一席話說得衆人垂頭喪氣,紛紛抛下兵刃。是呀,皇帝的兒子都能忍,他們能不忍嗎?
第十七章 騎虎已難下 [本章字數:2386 最新更新時間:2013-10-21 13:00:11.0]
史朝義集結了六萬人的軍隊,與大唐和回纥聯軍交戰。仆固懷恩在賊軍西邊平原上布陣,同時派譴唐軍骁騎從南邊山上居高臨下出擊、回纥精銳從敵軍背後東北方向出擊,三路軍馬同時發起進攻,史朝義大敗,立即又從幽州調集援軍,與之前的敗軍聯合起來共有十萬人馬,賊軍在昭覺寺布陣,仆固懷恩乘勝出擊,賊軍死傷雖然慘重,隊伍始終不亂,安西、北庭行營節度使馬璘見狀,單人獨馬殺入賊軍萬馬軍中,左沖右突,無人能擋,賊軍陣形終于亂了起來,唐軍大軍乘勢沖擊,賊軍死傷慘重,一敗再敗,臨陣脫逃者不計其數,史朝義見大勢已去,不得已向東逃跑,依然死心踏地跟着他不離不棄的僅僅只有一百多名輕騎兵。
史朝義逃到汴州,奉他的命令駐紮在汴州的賊将張獻誠緊閉城門,不讓他進城。形勢危急,史朝義吃了閉門羹,氣得大罵張獻誠忘恩負義。張獻誠也不多話,只命令軍士放箭。史朝義萬般無奈,只有轉而向濮州逃跑,仆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玚率領唐軍随後追到汴州,張獻誠開門投降。
辛雲京率領河東軍士從井陉口出兵河北,準備端掉史朝義的老巢,扼守土門的賊将安忠志立即率軍迎擊,安忠志的下屬王武俊勸他投降說:“辛雲京是大唐骁将,河東軍從井陉口而來,我們雖然占着地利,但是不得人心,史朝義大勢已去,唐軍風頭正勁,将軍以少擊多,以曲鬥直,若是進攻,我軍必敗,若是固守,我軍人心離散,軍士們一定會臨陣脫逃,将軍此時不趁機投降,将來後悔也來不及。”安忠志覺得王武俊說得有理,立即派人向京雲京投降。
河北另一位賊将薛嵩為史朝義鎮守相州,大唐澤潞節度使李抱玉領兵殺到,薛嵩省時度勢,也不敢交戰,開城出降。順便提一下,這位薛嵩是唐朝高宗皇帝時大名鼎鼎家喻戶曉的名将薛仁貴的孫子,薛家累世為将,可惜祖父是保家衛國的功臣,孫子卻做了為禍人間的反賊。
史朝義逃到莫州,與賊将薛忠義和田承嗣合軍,又糾結了三萬人閉城固守。仆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玚率領田神功、郝庭玉等大将兵臨城下,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和澤潞節度使李抱玉也同時殺到,平盧節度使候希逸跟着趕到,四路唐軍在莫州城下彙合,把莫州城圍了個水洩不通。
史朝義多次出戰,屢戰屢敗,困守孤城日久,漸漸箭盡糧絕,田承嗣就勸史朝義親自領兵殺出重圍前往幽州向老巢裏的賊将李懷仙求救。史朝義覺得田承嗣說得有理,就把母親、妻子、兒女都托付給田承嗣,自己趁夜率領一千骁騎殺出城去。
史朝義托付家小的時候,田承嗣跪在地上,眼淚縱橫,拚命磕頭,大表忠心,史朝義才一出城,田承嗣就發起突襲,暗殺了另一個賊将薛忠義,并将史朝義的母親、妻子、兒女都綁到城牆上,豎起投降的白旗,仆固玚還不相信,田承嗣大聲吶喊,“史朝義的家眷都在我手裏了,我是真的投降,剛剛趁黑殺出去的就是史朝義,他要去幽州搬救兵,你們趕快去追呀。”史朝義的家人大哭大罵田承嗣,唐軍高舉火把察看,田承嗣怕唐軍不相信他而死死圍困莫州,于是一刀剁下史朝義母親的腦袋,丢下城去。
仆固玚叫人撿起來,仔細看了一下,立即率領唐軍往幽州追去。
史朝義到幽州,幽州賊将李懷仙也像張獻誠一樣緊閉城門不放史朝義入城,史朝義哀求道:“自古君臣有義,況且我父親待你恩重如山,你對我怎麽能這樣無情無義?”
李懷仙居高臨下,遠處煙塵滾滾,那是大唐的追兵已到。李懷仙雙手按着城垛對史朝義說:“天不助燕,唐室複興,你父親本來已經投降了大唐,又立即背叛,如此反反複覆,無忠無信無義;你身為兒子,殺父奪位,還跟我談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