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思結進明放下一直撐着的手,臉貼到枕頭上,哼道:“他是周瑜,我可不是黃蓋,我半點也不想挨那軍棍,疼死我了不說,大庭廣衆之下被按倒打屁股,臉都丢盡了,好歹我也是左兵馬使嘛,多沒面子。”
“這個時候你倒記得自己是左兵馬使了,鬧事的時候你怎麽就沒想過你這左兵馬使的影響力?”雲京笑着埋怨。
辛雲京上奏章奏請以張光晟為代州刺史,不料奏章才送出去不久就接到了太上皇駕崩、全國舉哀的敕書,太上皇谥號曰: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這位就是被稱為英明神武的唐玄宗。太上皇的喪事還未結束,緊接着又傳來皇帝駕崩的信息,于是全國又接着為皇帝舉哀,皇帝谥號曰: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一連串的國喪過後。轉眼就到了九月,新即位的皇帝李豫命令他的長子雍王李适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同時派譴大宦官劉清潭為外交使者出使回纥,希望跟回纥重訂舊日盟約并征兵讨伐氣焰依然嚣張的逆賊史朝義。
劉清潭匆匆前往回纥汗庭,不料已被逆賊史朝義捷足先登,史朝義也派譴使者引誘回纥的登裏可汗說:“大唐兩個皇帝都死了,現在中國沒有主人,成了一盤散沙,請可汗速來中原與朝義聯兵共收大唐的府庫。”登裏可汗一聽有橫財飛來,興沖沖地整兵出發。
劉清潭還沒到回纥汗庭,登裏可汗就已經出發了,劉清潭在路上撞見可汗,出示新皇帝敕書,登裏可汗驚訝地問:“我聽說你們兩個皇帝都去世了,大唐已經沒有主人,這是哪裏來的敕書?”
劉清潭趕緊回答:“我們大唐先皇雖然離世,但是有當今聖上繼承大統,就是過去的廣平王。他天生英武,貴國葉護還曾經與我們聖上并肩作戰,協助聖上收複東、西二京。”
可汗冷冷地說:“我不管你們聖上英武不英武,我正打算跟史朝義一起去收唐家府庫。”
劉清潭大驚失色道:“可汗不要上了史朝義的當,回纥跟大唐一直是朋友,今天怎麽能幫着大唐的敵人對付大唐呢。”
登裏可汗不為所動,回纥兵馬先後經過大唐的三個城市,登裏可汗發現大唐西北邊疆防守薄弱,不堪一擊。因為大唐西北邊疆的精兵全部調往中原平叛,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守邊,這些年吐番、黨項屢次出兵劫掠西北,唐軍邊兵沒有能力抵擋,西北逐漸荒蕪,河西和隴右許多州、縣漸漸成為丘墟,登裏可汗走過三個蕭條寂寥完全沒有防範的城市,漸漸就瞧不起大唐了,他覺得史朝義說的大為有理,大唐既然已這麽不中用了,不趁機去大搶一回還等什麽。因此,他不但不聽劉清潭的勸告,反倒把劉清潭肆意折辱了一番,并且派人襲擊了安北都護府的糧倉。劉清潭趕緊派人回報皇帝出使不利的消息,并且說:“回纥受了逆賊史朝義的誘惑,前來襲擊我們,已經傾國出動,可汗親自統兵,有十萬人馬!”
劉清潭這個消息傳到長安,就像青天白日的響起一個霹靂,整個長安的人都給轟暈了。
回纥軍隊深入內地,西北最富裕的地方就要數河東了,所以可汗的第二個目标就是河東。可汗襲取安北糧倉時,河東的流星探已經把消息送到了太原,新上任的節度使辛雲京早已調兵譴将築城修池,做好了大戰的準備。為做到知己知彼,辛雲京又加派遠探、流星探再去探聽敵軍情況。根據他掌握的情報:回纥這次來的真正能征善戰的青壯年才不過四千人,其餘老的少的女的加到一起也不過一萬多人,所有的馬不超過四萬匹!回纥人趕了這麽多馬出來,可能做了兩手準備,如果搶劫不成,還可以順便賣馬給大唐皇帝或者賊頭兒史朝義。劉清潭把不足兩萬的回纥軍隊說成十萬,可見他做事有多不靠譜。偏偏皇帝寵信宦官,派這樣一個人擔當重任。
劉清潭的消息剛傳到長安,辛雲京的戰報也送到了長安,皇帝看了辛雲京的奏章,懸着的心放下去了一大半,當即任命大将軍仆固懷恩為使者去見回纥的登裏可汗,讓他勸說可汗與大唐聯兵讨伐史朝義。皇帝的這一次派譴倒是相當明智的,因為這位使節仆固懷恩是漢化了的鐵勒人,回纥在建國之前也是鐵勒的一個分支,所以回纥人和仆固懷恩可以算是同胞。除此之外,仆固懷恩還是登裏可汗的泰山老丈人,已經駕崩了的肅宗皇帝曾經加封仆固懷恩的女兒為大唐公主,把她嫁給了登裏可汗。
登裏可汗的人馬已經到了太原城下,辛雲京緊閉城門,滾木擂石都已布置妥當,劍拔弩張,随時準備開戰。
雙方正僵持之際,仆固懷恩攜同他的母親來到太原,登裏可汗恭恭敬敬迎接這位岳父,可敦已經五六年沒見過家人了,驟然相見,抱着奶奶一個勁地哭(這位可敦就是仆固懷恩的女兒,“可敦”是回纥可汗的正妻,在回纥的地位,相當于大唐皇帝的皇後)。
仆固懷恩勸說女婿,“可汗不要聽信史朝義胡說八道,史朝義父子本是大唐的将軍,大唐皇帝待他們恩重如山,他們不思報國,反倒做了強盜。史思明目無君父,史朝義更是不忠不孝,連老爹都殺,可汗跟他聯手,即使打了勝仗,他也會背信棄義翻臉不認人。到那時,可汗什麽好處也撈不到。而且史朝義因為殺父繼位,以前史思明的許多部隊都不服從他的指揮,他現在只是垂死掙紮、困獸猶鬥。可汗跟我們聯手抓住這個逆賊,大唐天子必有重賞,以前你們的葉護跟我們并肩作戰,大唐天子給的賞賜可以說是數也數不清,就是打了敗仗,我們先皇也沒忘記安慰并且賞賜你們的軍士呀。”
可敦也在一旁幫着父親拚命勸說可汗,登裏可汗聽到“大唐天子必有重賞”,不由動心,再想想以前他那個做葉護的哥哥運回回纥的財物,覺得老丈人言之有理,于是馬上改變主意,答應跟大唐聯軍讨伐逆賊史朝義。
第十六章 騎虎已難下 [本章字數:2363 最新更新時間:2013-10-21 13:18:11.0]
登裏可汗想從蒲關走沙苑路東出潼關去讨伐史朝義,但是回纥軍隊沒有紀律,動不動就會燒殺搶掠老百姓,行為跟強盜無異,如果讓他走這條道,勢必成為大唐的災難。登裏可汗要走這條路,其實也是想大搶一番。回纥如果不能成為大唐的盟軍,勢必會成為大唐的敵人,不讓他們搶劫幾乎已是不可能的事,為了将損失降到最低,随同仆固懷恩前來游說可汗的另一位使者藥子昂就建議可汗說:“這些年國家兵戈不息,頻頻遭受劫難,州縣空虛,難以供養回纥軍隊,恐怕可汗會感到失望。可汗不如從土門路過去,直取邢、洺、衛、懷四州。逆賊兵馬盡在東京,可汗前去正好接收史朝義的財物。”
讓我走這麽荒涼的路線,這不是叫我的人馬喝西北風嗎?登裏可汗很不高興地拒絕了。
藥子昂讓了一步,建議可汗走另一條富裕點的路線,可汗還是不願意,藥子昂無奈,只好說:“走陝州太陽津路,取太原倉的粟米作軍糧,東向出兵,與澤潞、河南、懷鄭各道節度使同行,也可算是上策。”可汗高興地答應了。
經過仆固懷恩的努力,回纥又做了大唐的同盟軍,對于登裏可汗這樣危險的同盟,身為河東節度使的辛雲京絲毫不敢放松,并不因為登裏可汗的轉變而改變态度,依然緊閉城門,不但不開城出來犒勞回纥人,反而像對待敵人一樣,河東軍弓上弦、刀出鞘,全副武裝守候着。登裏可汗見狀大為惱火,卻又無可奈何,回纥人也是喜歡揀軟杮子捏,因為沒有把握攻襲太原城,登裏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搶劫太原府庫的念頭。
藥子昂回報朝廷,皇帝聽說争取到了回纥人的聯盟,心中大喜,就加封仆固懷恩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下兵馬副元帥”,與天下兵馬大元帥李适一起出兵讨伐逆賊史朝義(在唐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宰相才有的封號)。
雍王李适率領大唐軍隊在黃河北岸安營紮寨後,他就帶着藥子昂、魏琚、韋少華、李進等人,前往回纥軍中,與他的同盟軍登裏可汗會面商議戰事。
登裏可汗帳中親衛衣甲鮮明威風凜凜,他看到唐軍的大元帥李适竟然是那麽年輕的一個小夥子,就低聲問左右“這個李适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