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他慘笑着對李旻道:“二弟,不要怪哥哥心狠,你先走一步吧。”李旻臉色蒼白如雕像,他緩緩閉上眼睛,李璀持劍的手顫抖着,在牛名俊驚懼的目光中,鋒利的寶劍刺進了李旻的胸膛,李旻一聲慘叫應手而倒,懷光的小兒子哭着喊着撲上前,李璀拔出劍,滴着血的劍直直指向這個三弟。
李懷光的三公子驚得跌倒在地,可憐的少年一邊倒退着膝行向後一邊哭着哀求,“大哥,你不要殺我,不要……”李璀也淚流滿面,他咬牙持劍逼過去,在凄凄切切的“大哥”悲啼聲中,最小的弟弟也應手而倒,李璀抱起他弟弟,他弟弟叫出微弱得幾乎聽不見的一聲“大哥”,頭一歪栽倒在他懷裏,李璀反手一劍刺入自己胸膛。一直目睹這幕人間慘劇的牛名俊大睜着眼,他想過去攔阻,他想出聲叫他不要,可他驚得連路都走不了,連話也說不出來了。好半天,牛名俊才艱難地爬了起來,他爬到倒在一起的李懷光一家人面前,磕了一個頭,俯伏在地無聲悲泣。
牛名俊最後還是砍下了李懷光的頭顱向馬燧投降了,馬燧果然饒恕了他和懷光麾下的朔方軍士。馬燧當初奏請皇帝只需提供三十天軍糧即可平定河中,從他出兵到牛名俊投降,一共才二十七天而已,雙方都沒怎麽交戰,幾乎是兵不血刃取得成功。馬燧因此被加封為門下侍中,他從此跟李晟、渾瑊并駕齊驅成為大唐王朝的榮譽宰相。
朔方軍的叛亂終于平定,得知懷光一家凄慘的結局,皇帝震驚、傷心、難過、追悔,可是悲劇已經發生了。對李懷光,皇帝的心情是複雜的,既恨他背叛,更感激他當初的相救之情,如果不是懷光千裏赴難,他沒有可能逃過奉天城的劫難,可是由于他的一時疏忽,竟然逼得李懷光也背叛于他,還走到了這一步。将功臣逼成叛賊,就算他能原諒自己,恐怕天下百姓也會議論他吧?
懷光之死困擾皇帝多年,想着懷光孤魂野鬼沒有歸依之所,五年之後,皇帝又下了一道诏書,他讓懷光的一個名叫燕八八的小外孫改姓李,皇帝給他賜名李承緒,又賜他許多錢物,還給他封了一個左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官職,皇帝把懷光這個外孫過繼給懷光已經殁了的大公子李璀,總算有人繼承懷光的香火了,皇帝覺得自己已經仁至義盡,他的負疚之心也終于安寧下來。
第六章 駱元光 [本章字數:3573 最新更新時間:2013-11-18 12:33:10.0]
小時候,駱元光從沒覺得自己跟別人有什麽不一樣,雖然他的眼睛像天一樣的藍,頭發像火一樣的紅。但是長安集市上,什麽樣的人沒有呀,皮膚有黃的白的黑的棕的頭發有黃的紅的紫的褐的黑的真是目不睱接五彩缤紛。駱元光還不谙人事就父母雙亡了,所以他的記憶裏沒有自己的生身父母只有養父,據養父駱奉仙說他父母是來自西域的安息商人。
駱元光十八歲的時候,養父開始張羅給他娶媳婦兒,駱元光挺喜歡家裏那個伶俐俊俏的丫頭,小夥子臉皮薄不好意思說出口。駱奉仙帶着他到處相親,相的都是跟他一樣碧眼紅發的姑娘。駱元光紅着臉悄悄跟養父說“我就想娶咱家的小梅姐姐”。駱奉仙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問他想不想回安息,如果想回安息他就不能娶小梅,因為小梅是漢女他是胡兒,根據大唐律令,他要是娶了漢人就沒有回歸故國的資格了,他必須永遠放棄安息人的身份。
駱元光不知道安息在哪裏,少年時候駱奉仙倒是帶着他去過安西,那簡直是一個風沙的世界,駱奉仙說安息在安西以西,駱元光不喜歡安西的風沙,所以他也不想回安息。他喜歡小梅喜歡長安,他要做一個唐人!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沖動,當養父還在為他的将來而猶豫之時,他脫口而出“我不回安息我要做唐人”,他的聲音铿锵有力擲地有聲,于是他如願以償娶了他的小梅姐姐,也斬斷了他回歸安息之路。
駱元光從沒為他的這個決定後悔過,因為他從沒想過要回安息,他從小就想在大唐出人頭地!小時候,他覺得他的養父神通廣大無所不能,這種狂熱的崇拜一直維持到他上學讀書為止,在學堂裏,一個學生擊碎了養父在他心中的光輝形象,也擊碎了他的自尊心。有一次,他跟一個學生發生争吵,那個學生罵他“閹豎養大的雜種”,駱元光被罵得有點發愣,圍着瞧熱鬧的同窗們看他的眼裏也充滿鄙夷,駱元光雖然不知道罵的是什麽,他也意識到那絕不是什麽好話。回家後他問駱奉仙什麽是閹豎什麽是雜種,一向把他當寶貝兒的駱奉仙氣得渾身發抖居然不問青紅皂白舉起巴掌重重扇了他三耳光,打得他臉都腫起來了。從那時候起,駱元光才發現自己是低人一等的,一個宦官養大的胡兒有什麽了不起的呢。駱元光暗暗發誓他一定要建功立業讓所有曾經瞧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
駱元光認識了剛從安息來到中國的一個年輕胡兒安思唐,兩人一見如故結為兄弟,駱元光把他帶到家裏拜見自己的養父,安思唐也跟着駱元光親親熱熱叫駱奉仙為“義父”,駱奉仙開心地認了這個義子,安思唐就此改名駱思唐。兩人結拜的時候,駱元光做夢也料不到這個結拜兄弟會成為他的救命恩人。
朱泚之亂後,駱元光攻克華州固守潼關扼住賊兵東進之路,皇帝于是加封他為鎮國軍節度使。後來他又率軍跟随天下兵馬副元帥李晟去收複長安。駱元光駐軍浐水,賊軍進攻,駱元光身先士卒奮不顧身沖鋒陷陣,賊軍大敗,元光率軍挺進到上林苑東,賊軍龜縮不出,沒多久朱泚西逃泾州李晟進軍長安。
官軍大獲全勝後,李晟設宴慶賀,駱元光帶着結拜兄弟駱思唐去赴宴,朱泚叛亂期間這個兄弟跟着他也立了不少功勞,現在就只等着皇上回長安來封賞了。兩人興高采烈走到半路,駱元光因軍中事務被一個軍士攔住,他就讓駱思唐先去赴宴,駱元光處理好軍中事務後匆匆趕到李晟的慶功宴上,宴會還沒開始,駱思唐已經喧賓奪主在那裏開懷暢飲。
駱元光到來後,李晟吩咐開席,賓主落座後,忽然駱思唐笑着傾起身子對他耳語“酒中有毒,大哥快走”。已經舉起酒杯的駱元光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駱思唐卻若無其事坐直身子舉起手裏的毒酒仰脖子一飲而盡,駱元光心髒驟然抽疼起來,他咬牙放下酒杯,站起身指着同席的張光晟大發雷霆,他突然發難,張光晟被他指斥得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駱元光也管不了那麽多,他發了一通火,然後以“不能跟反賊同席”為借口拉着駱思唐匆匆離開。
盡管軍醫拚命營救,駱思唐還是沒能得救。駱元光抱着這個結拜兄弟痛哭流淚,駱思唐臨終前笑着拉着他的手斷斷續續叮咛,“別難過了,我來到大唐該看的都看了該吃的也吃了……大哥,照顧好我的兒子,讓他也做一個唐人……不要去找李晟,咱惹不起他……”
駱元光埋葬了結拜兄弟退軍章敬寺,他把收複長安的功勞全部讓給李晟。皇帝回到長安論功,李晟排名第一,成為一千戶封地的雇主,他和鮮卑胡人尚可孤并列第三,兩人各自獲得封地五百戶。駱元光終于出人頭地了,可他心裏的陰影始終揮之不散,他立了那麽大的功勞李晟還敢用毒酒招待他,難道就是因為他是一個出身卑微的九姓胡嗎?如果他當時喝了那杯酒,皇帝也不會拿李晟怎樣吧?待在京城的時候他跟李晟擡頭不見低頭見,李晟每次遇到他總是滿面春風大聲招呼,駱元光強壓着心頭怒火也若無其事回應。是的,他惹不起這尊大神,那就只有躲着他了。即便駱思唐沒有叮咛,他也一樣會逢場做戲。
駱元光跟随馬燧征讨李懷光的時候,他去長春宮招降賊将徐庭光,徐庭光不僅不投降反倒讓戲子扮成九姓胡人表演滑稽戲,兩個戲子醜态百出,朔方軍在城樓上哈哈大笑,駱元光回頭發現他的軍士也在拚命忍笑。他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多年積聚的不平之火全部撒到徐庭光頭上。哼,他惹不起李晟不等于連一個賊将徐庭光也惹不起。
那個讓駱元光衆目睽睽之下顏面掃地的徐庭光不久就投降了馬燧,馬燧對他好得不得了,不但奏請皇帝赦免他的謀反之罪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