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如果赦免了他,陛下威信何在?只要給臣三十日軍糧,臣保證平定河中。”
皇帝猶豫不決,李晟、渾瑊也在奏章中主張不可赦免懷光。曾經在肅宗、代宗兩朝擔任過宰相的李泌拿着一片被破成兩半的桐葉奉勸道:“陛下與懷光君臣情分已經斷絕,就像這片葉子,再也沒有複合的可能性。哪怕陛下赦免懷光,懷光也不可能入朝了,別說他沒有這麽厚臉皮,就算他真能厚顏無恥位列朝班,陛下看到他,難道就沒有心病嗎?”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皇帝不得不長籲短嘆着奏準了大臣們誅滅李懷光的奏章。皇帝下旨加封河東節度使馬燧為河中節度副元帥,讓他和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邠寧節度使韓游瑰等人共同協助渾瑊進讨李懷光。
李懷光麾下賊将徐庭光率領精兵固守長春宮,平叛衆将都被徐庭光阻擋,不得前進,駱元光思忖:如果強攻則曠日持久,弄不好就是兩敗俱傷,還不如給徐庭光一個機會,只要勸得他投降就可以兵不血刃拿下長春宮,生擒李懷光也就指日可待了。駱元光于是率領幾百騎兵過去勸降。
徐庭光自負其才,當年跟駱元光同在京城為官時他就十分瞧不起這個來自昭武九姓國的安息胡兒,如今他被命運戲弄淪為賊将,駱元光卻成為國家棟梁深受大唐天子器重,極度不平衡的徐庭光居高臨下謾罵道:“呸!你這個九姓胡人不過是走了狗屎運,你究竟有什麽了不起的地方?也配來招降我!哼,我徐庭光只能向漢将投降,姓駱的雜種,你有本事就放馬過來,爺爺跟你單挑!”駱元光勸降不成反被羞辱,他氣得七竅生煙,一時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徐庭光哈哈大笑道:“怎麽?沒種了?沒種就快點滾回去。”徐庭光說着回身叫屬下找了兩個戲子來扮成九姓胡人,兩個戲子在城樓上裝小醜,朔方軍看得哈哈大笑。駱元光顏面掃地,他差點被徐庭光氣昏,駱元光牙齒咬得格格響,他指着徐庭光怒喝道:“徐庭光,我念在昔日同僚的份上好意給你機會,你如此不識擡舉還敢侮辱我的先祖,你會為你今天的行為付出代價的,此仇不報駱元光誓不為人!”
第五章 李懷光 下 [本章字數:3002 最新更新時間:2013-11-18 12:37:35.0]
幾乎在駱元光想招降徐庭光的同時,河東節度使馬燧已經招降了李懷光麾下的大将尉珪,尉珪為李懷光鎮守焦籬堡,他的軍隊跟徐庭光互為猗角遙相呼應。馬燧招降尉珪後,接着又去招降徐庭光。駱元光招降失敗氣呼呼回來不久,馬燧就往長春宮出發了,馬燧來到長春宮,吩咐随從們停馬不前,他遠遠甩開随從單人獨馬走到城下大聲呼喚“徐将軍”。
徐庭光久仰馬燧大名,對他敬佩得不得了,也對他忌憚得不得了,聽到馬燧叫他,徐庭光就跪在城樓上給馬燧行禮(看看這家夥對待駱元光的态度,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馬燧見徐庭光對他如此恭敬,知道對方已經心屈。俗話說“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徐庭光如此謙恭,馬燧也不敢托大,他高聲對城樓上的朔方軍說:“我受天子之命從朝廷而來,代表着當今聖上,請你們西向伶聽聖上的教誨。”徐庭光于是率領麾下将士面向西方跪倒磕頭,馬燧一字一頓道:“諸公都是朔方壯士,自安祿山叛亂以來,朔方軍一直是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是平定叛亂的先鋒軍,是保衛邊疆的長城,三十年來戰亂不息,如果給各處軍隊論功,馬燧敢說就你們朔方軍功勞最大,你們如今為何忽然抛棄你們的父兄和你們自己用熱血換來的榮譽?大家難道不知道造反是抄家滅族的大罪嗎?今天,你們要能聽進我的話,不僅可以免禍,還可以謀取功名富貴!”
馬燧的聲音非常洪亮,語調緩慢,吐字四平八穩,雙方距離雖遠,城樓上的朔方軍卻聽得一清二楚,馬燧喊了半天,嗓子都癢起來了,他吞了口口水潤潤喉。城樓上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發話。徐庭光被他挑動心事,只覺滿腹心酸,他咬着牙一聲不哼。馬燧拍了拍胸脯再接再厲道:“今天,我是冒着生命危險而來的,請不要懷疑我的誠意,如果你們覺得我在用甜言蜜語欺騙你們,我距離城牆不過幾步之遠,你們可以朝我放箭,我決不躲閃。”馬燧說着就在馬上摘下護心鏡解開盔甲和衣衫,他指着自己**的胸膛說道:“你們還不相信我嗎?”跪在城樓上的徐庭光虔誠地俯伏在地,許多朔方軍士都潸然淚下。
已經走到窮途末路的徐庭光忽然絕處逢生,他再也驕傲不起來了,他含着淚站起身,吩咐屬下打開城門出降,馬燧大大方方帶着幾個随從進城,對剛剛還是他的敵人的朔方軍完全沒有半點疑忌,朔方軍對他都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個個激動地嚷嚷“我們又成為朝廷的軍士了!”
渾瑊本來挺瞧不起馬燧的,直到他接二連三兵不血刃招降了李懷光的兩個大将,渾瑊方才嘆服道:“我一直不服馬燧,以為他跟我不相上下,他和李抱真聯軍平定河北叛亂,兩年都沒個結果,我一直想不通他跟魏博節度使田悅那仗到底是怎麽打的。現在再看他行兵制敵,确實有過人之處,看來是田悅能戰而不是馬燧無能,我以前真太小瞧他了,我比他只怕還差得遠呢。”渾瑊也真夠忠厚的,官都做到這個份上,還有幾個人能像他這樣毫無顧忌衷心稱贊堪稱對手的人呢?而他這一次輸給馬燧,只怕還是輸在身份上,因為他也是一個胡人,一個讓許多有大漢人主義的漢人瞧不起的鐵勒胡人。
八月,馬燧移軍焦籬堡,準備進逼太原堡,太原堡守将吳迥不等他出發就棄堡而逃,留在堡中的将士望風而降,绛州守将也望風而逃,馬燧率領各路軍士渡過黃河,官軍八萬在河中布陣,眼見馬燧兵臨城下,當天夜晚,李懷光在烽火臺上點火召集軍隊對抗馬燧,不料各處駐軍都沒有響應,他的大旗也被軍士們換成寫着“太平”兩個大字的旗幟。朔方軍不願意再跟朝廷派來的軍隊開戰了,于是他李懷光這個主帥就被軍士們抛棄了。
李懷光雖然早已料到他會有今天,卻也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樣快,他嘆着氣,平靜地叫人請副将牛名俊單獨去他的中軍大帳見他。
牛名俊忐忑不安拜見李懷光,懷光端坐不動,他的寶劍橫在桌案上,懷光嘆氣道:“名俊,你跟随我這麽多年了,我剛決犯上,終于有了今天,我自己走上不歸路,不敢把你也帶到這條路上去。現在開戰只是徒增殺戮,我手上沾的血已夠多了,不能再讓無辜的弟兄們陪着我送死。你拿我的腦袋去見馬燧吧,他會饒恕你的。”
牛名俊傷心磕頭道:“明公,名俊怎敢如此忘恩負義大逆不道?名俊寧願追随明公于地下!”
李懷光苦笑道:“何苦呢。你家裏還有妻子兒女。你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他們在乎呀。”懷光咬着牙,左手拿起劍,右手拔劍出鞘,牛名俊失聲驚叫,懷光橫劍于頸,叮咛道:“名俊,聖上如果饒恕我的兒女,請你代我照料他們,拜托了!”
牛名俊淚流滿面,懷光心一橫,手上用力,在牛名俊的驚叫聲中倒地。牛名俊撲了過去,扶起李懷光,他的眼睛睜得大大的,頸上殷紅一片。牛名俊伸手合上他的眼皮,呆呆跪坐于地。帳外腳步聲嘈雜,耳邊哭聲四起,牛名俊擡起頭,李懷光的大公子李璀帶着兩個弟弟一起沖進帳來,李璀抱起父親屍首放聲大哭,其餘幾個跟着哭成一片,牛名俊勸道:“公子,節哀順變吧,現在用大人的頭顱投降,或者還可以救下你們一家人。”
李璀泣不成聲道:“我為兒不孝,不能阻止父親叛唐,終于讓他走上絕路;我為臣不忠,聖上推心置腹待我,我卻跟着父親叛亂。不忠不孝之人,如今還有何面目繼續活在這個世上?”
牛名俊大驚道:“公子!大人臨走前還牽挂着你們,公子千萬不可短視呀。”
李璀撿起地上的寶劍,發狠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眼下不知有多少人想用我們兄弟的血換取他們活命的機會!何況我父親犯下的是抄家滅族的大罪,就算我再委曲求全,就算聖上果真有心饒恕,也難免有人阻撓。我何必自取其辱等待別人拿刀來砍!”李璀跪着膝行到兩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