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滅掉百濟;薛仁貴六十九歲征讨突厥;相比這些前輩,愛卿可算是風華正茂,怎麽就說老呢?”(注:朱泚提到的蘇定方在《說唐全傳》中被塑造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反派,此人實際上是大唐王朝的棟梁之臣,智勇雙全、忠貞堅毅,為大唐江山的安定不知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真不知道唐朝的蘇定方是怎麽得罪了幾百年後的《說唐全傳》的作者,此翁竟然忍心給一位大英雄抹黑,愣是把他變成了大奸賊,《說唐全傳》的作者已湮沒無聞,蘇定芳卻以奸詐的形象存活至今)。
光晟低頭道:“臣才疏學淺,怎敢跟這些名将相提并論?”
朱泚一字一頓道:“愛卿何必如此謙虛,依朕看來,愛卿就是我朝的李靖。現在天下不寧,敵軍四聚,還望愛卿不辭辛勞為朕分憂啊。”
因為光晟一再推辭,朱泚嘴裏雖然說得好聽,臉色已不知不覺有點陰沉了,光晟知道他若是再推辭的話,朱泚就要發火了。他萬般無奈磕頭道:“老臣無能,就這把老骨頭任憑皇上差譴。”
朱泚大喜,說了許多勉勵的話後,又邀請光晟一家人去大明宮跟他共進禦宴,光晟再三推辭,終于盛情難卻,一家人驚惶不安地跟着皇帝進了宮,朱泚又邀請了不少文武重臣和他們的家人作陪,席間觥籌交錯,宮娥彩女載歌載舞熱鬧非凡。喝得醉熏熏的源休和姚令言拚命争功,争相誇耀自己的功勞。
姚令言說:“是我擁立皇上登基的!我的功勞最大,好比前朝“漢初三傑”中名列第一的蕭何蕭丞相。”
源休大聲反駁他說:“運籌帷幄成就皇上大業,我倒不知道還有哪個人的謀略能蓋過我,我才是今天的蕭何。你嘛,就當曹參好了。”兩個醉鬼互不服輸,更多人在一邊哄笑。
朱泚其實并不信任光晟,只是時局艱難,風雲變幻莫測,讓他不得不重用他。兵家講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泚卻是疑人也用,他放手讓光晟獨擋一面,撥給光晟五千精兵,幾乎占了他所有留守長安的兵馬的四分之一,光晟臨危受命,他省時度勢,指揮軍隊駐在九曲保衛長安,跟大唐的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神策軍都知兵馬使李晟的軍隊正面相對。
朱泚眼見光晟迎難而上,一時龍心大悅,再想想自己當初竟用這樣一位宿将妝點門面,卻派姚令言那樣志大才疏只會誇誇其談的家夥為統帥,結果功敗垂成,到嘴的肥肉讓李懷光給奪了,蒸熟的鴨子讓他給搗鼓飛了,大唐皇帝李适逃出生天,現在就輪到他進退兩難了。朱泚暗暗悔恨不已,可惜用君太遲啊!
第五十章 時勢造英雄 [本章字數:2547 最新更新時間:2013-11-15 12:32:18.0]
滿打滿算光晟才回家團聚了兩天,又被拉上了前線。雖然戰場就在長安城外,張夫人和庭芳甚至比往日更憂慮。那天朱泚登門逼光晟給他賣命,聽朱泚的口氣,母女倆猜測目前局勢似乎對朱泚非常不利,她們可以不關心政治,但不能不關心家人的命運。
這是一個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新年,為了強迫自己不去胡思亂想,庭芳破天荒地跟着母親學起了刺繡。當所有的精力都專注到針線上後,她就能暫時不去想那恐怖的明天了。庭芳剛開始繡得很難看,根本就不能算花,勉強可以稱之為“鬼畫符”,一個月後,她漸漸也繡得有模有樣起來了。剛開始學刺繡的時候,庭芳倒還全神貫注,時間久了,慢慢就會分心,手上還在飛針走線,心思卻已轉到了長安城外的戰場上,總是東想西想的,有好幾次那針都刺到了手指上。
張光晟和李懷光正面對峙,李懷光卻不下令出戰,光晟也按兵不動嚴陣以待,光晟麾下的李希倩忍耐不住,請求張光晟給他五百騎兵去沖擊李懷光的陣營,光晟斷然拒絕說:“現在李懷光正兵強馬壯人多勢衆,他不出兵交戰,必然是設有什麽埋伏,我們也只宜靜以觀變,怎麽能夠貿然出擊去招惹他呢,這不是自取其敗嗎?”
李希倩雖然年輕,卻是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的弟弟,又是帶了兵馬來投奔朱泚的,所以他自視極高,狂得要命,被光晟這麽一駁斥,他覺得很沒面子,立即怒道:“依你之見,那什麽時候才能夠出擊呢?”
光晟拍案而起,喝道:“究竟你是主帥還是我是主帥?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許出擊,敢言戰者斬無赦。”
兩軍僵持到太陽落山,李懷光收軍回營,光晟也收軍。李希倩憋了一肚子火,就跑到朱泚那裏去告光晟的狀說:“張光晟不知搞什麽鬼,跟李懷光僵持了一天也不出戰,恐怕他心懷鬼胎,這人根本就不值得信任,臣請陛下授權于臣,讓臣率軍出擊。”
朱泚搖頭道:“朕既然已經把你撥給張光晟了,你當然就該聽張光晟的指揮。如果朕橫插一手直接命你出擊,那又何必要他那個元帥,幹脆自己直接指揮好了。你下去吧,他不同意出擊,朕也不會同意。”
李希倩急道:“陛下,您這樣信任于他,對他寄以厚望,他卻故意延誤戰機。張光晟跟陛下根本就不是一條心,現在局勢微妙,萬一張光晟造陛下的反怎麽辦?陛下把兵權交給他,必須謹防危及自身啊。為陛下安全起見,臣懇請陛下立刻召見張光晟,就在帳中将他拿下砍了,以免養虎遺患!”
朱泚沉吟道:“張光晟是百戰老将了,做事相當謹慎小心,他之所以不出戰,恐怕是戰機不夠成熟吧?你畢竟年輕了點,難免心浮氣躁。趕緊回去吧,再胡說八道下去,軍中人人自危,這仗還能打嗎?”
李希倩見朱泚維護張光晟,他沮喪得要命,年少輕狂的毛病馬上又發作了,“臣赤膽忠心擁戴陛下,陛下卻不相信臣。臣再待下去也沒什麽意思,況且臣跟張光晟已翻了臉,陛下還讓臣回去聽他號令,如果臣今天所說的話不慎走漏風聲,一旦傳到張光晟耳裏去,臣就有生命危險了。臣請求陛下放臣回淮西。”
李希倩這樣說,本來是想要挾朱泚的,不料朱泚并不挽留,居然答應了。李希倩回到軍營,朱泚已命人備好馬匹、盤纏、金帛送他回去。李希倩見朱泚當了真,他慚愧得要命,又去見朱泚磕頭道:“臣愚昧無知,狂妄任性,罪該萬死。陛下,臣不回去了,臣要誓死效忠陛下,就是戰死沙場也在所不惜!”朱泚見他反悔,又好言安慰于他。
光晟也聽到了李希倩中傷于他的議論,他大驚失色,立即卸下盔甲換上閑服求見朱泚。朱泚看到他一身便裝,相當驚訝,光晟跪倒磕頭道:“陛下,臣絕對不敢造陛下的反,陛下既然不敢相信臣,就請收回臣的兵權給臣一條活路吧。”
朱泚敲着桌案連連嘆氣道:“誰說朕不相信你了,愛卿快快請起吧,你千萬不要再胡思亂想了。”
光晟連連磕頭,流淚道:“陛下現在雖然相信臣,難免他日不會聽信讒言。光晟今天交出兵權,陛下還能饒恕于我,等到将來陛下偏聽偏信之時,光晟即便想交出兵權也來不及了。”
朱泚離座而起,雙手攙扶起光晟,懇切地說:“愛卿快起來吧,朕的軍隊還等着你指揮呢。敵軍正強,朕不指望你這樣的宿将,難道還能指望李希倩那樣的輕狂小子嗎?俗話說‘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朕若聽信他胡言亂語跟着他胡作非為,那不是自取滅亡嗎?”朱泚親熱地拍着光晟的肩膀安慰他,光晟作了一個揖告退了。
大唐又有李建徽、楊惠元兩支軍隊陸續到了鹹陽,加入收複長安讨伐朱泚的行列,四支軍隊彙集到了一起,官爵最大的李懷光當了總指揮,雖然兵馬越來越多,李懷光依然按兵不動,皇帝不斷派譴使者催戰,李懷光總是推辭說“士卒疲憊需要養精蓄銳,戰機還不成熟”。于是七萬多人的軍隊這一休養就是八十多天。在此期間,朔方将軍們也多次請求李懷光速速出戰早日收複長安,李懷光依然拖着不肯出兵。
這麽多軍隊養精蓄銳,得有糧草蓄着哇。天下正亂,糧饷難繼,朔方軍和李建徽、楊惠元的軍隊多次出去劫掠百姓,因為李晟軍紀嚴明,神策軍不敢搶劫,朔方軍讨厭神策軍特立獨行标新立異,就很大方地要把他們劫掠得來的物資分給神策軍享用,神策軍卻害怕會被李晟軍法處置,連送上門的東西也沒人敢接。李懷光看了更加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