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我拜我自己?
“卿生總得給我時間準備一下,我是祝家貴女,沒有三書六聘已經夠不合規矩。”
說着眼淚連着線從臉頰滑過,在祝清月眼裏沒有正式在家人見證下,宣告天地在一起,無媒茍合,死了之後都無臉見地下的老祖宗。
祝家說不定已經陷入危機,要是沒有付家的幫助,她的族人該怎麽辦……
她已經察覺,付卿生對她的态度愈加不耐煩,如果這次不從了付卿生,下次可能連提條件的資格都沒有。
“大女郎!”
“女郎!”
栀子和梨花看到付卿生春風得意從房間出來,忙沖進去,看到俯身于榻上哭泣的祝清月。
見到是自己的婢女,祝清月用帕子擦幹淚水,僵硬展開笑臉,安慰道:“無事,準備一下,付卿生今日留在小院。”
“什麽,大女郎,千萬不可答應他,他可不是,不是良人啊。”
梨花抓緊衣袖:“我家女郎可是囑咐我,好好照顧大女郎,別讓旁人欺負了去,要是我家女郎知道付家少爺是這種人,絕對會讓他後悔出生在這個世上。”
梨花是林歆歡的婢女,會些腿腳功夫,因祝清月先一步回祝家莊,怕有些不開眼沖撞到祝清月,就讓梨花跟着一同回去。
別看祝琳琅在外,一副穩重世家貴女的模樣,從小跟着她一起長大的婢女,最是了解她護短的個性,所有鋒芒都隐藏在世人所喜歡的皮子之下。
梨花曾想過,要是自家女郎是男子,一定會是在朝廷之上,受人敬仰、建功立業的大官。
要是她知道一向疼愛她的大姐,受到折辱,一定會想辦法讓對方付出代價,替大女郎撐腰。
老爺和夫人千挑萬選的夫婿,斯文皮子下,真實面孔竟如此不堪。
災禍剛爆發幾天,躲在女郎身後,祝家帶來的護衛保護女郎全部犧牲,明明!明明付家也是有私兵。
沒了護衛,祝家又沒有消息傳來,付卿生對祝清月越來越放肆,嘴上調戲梨花和栀子,梨花拳頭硬了,要不是擔憂祝清月的安危,她們在碧水縣依仗付家,準備好的麻袋立馬就給他用上。
梨花的話,祝清月想到祝琳琅,心一暖,真心笑了出來,還真是琳琅會做的事,希望琳琅在阿父、阿母的身邊安安全全。
雙手合十,向蒼天保佑她一家人。
而另一邊在城門之外,祝琳琅似乎有所感應:“阿姐~”
望着城牆上的弓弩和巡邏的守衛,右手舉起:“等等,先按兵不動。”
祝琳琅帶着神賜軍在離碧水縣不遠的山丘上,用望遠鏡,将城內的情況看得清清楚楚。
這不就是千裏眼嘛,其他人羨慕好奇的目光一直流連于“兩只大眼睛”之上:“真的可以看到六裏地之內的東西嗎?”
他五十步開外都看不清楚,記得有一次将亭長看作一只狗,幸好他還饞碗裏的肉,香噴噴自己吃了,要是他朝亭長扔出肉,畫面太美,不敢想象。
“可以!連城牆上巡邏兵,臉上的污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哎呦,真髒,已經十天半個月沒洗臉了吧。”
放下望眼鏡,揉着眼睛,嫌棄人家埋汰樣。
“哈哈哈哈,二狗,你還嫌棄人家,自己幾天洗一次澡心裏沒點數嗎?找到你的時候,差點沒把我熏吐。”
二狗老臉一紅,支支吾吾:“這不是沒有水嗎,莊裏就一口井,都不夠喝,哪能用來擦臉。現在你看我,收拾得幹幹淨淨,你聞聞。”
為了自證清白,不顧對方的抗拒,臉一個勁兒往兄弟身上蹭。
“好好好,你幹淨,快起開,傳出去了,我還怎麽娶媳婦?”
二狗是真的狗,他這張嘴怎麽就想不開招惹他呢。
神賜軍的氛圍很是輕松,被兩人一逗趣,焦急的祝琳琅忍不住彎起眉眼。
“要不是有軍師帶我們找到了新的水源,可不敢如此浪費擦洗,你說凝結的水珠,濕潤的泥土,怎麽就能想到地裏有水呢?
原來書裏講得知識那麽實用,早知道我就聽阿爹、阿娘的話去上學堂了。”
“你以為學堂裏的書都有用?什麽之乎者也,聽得我都睡着了,你看那些學子,讀了書,還不是五谷不識,連買菜需要多少銅板都不知道,跟別說能找水打井。
要我說,祝家莊老爺少爺們才是真的有本事,學識淵博,不僅懂詩詞歌賦,還懂得農田打井利百姓的書本,教我們的知識都是能用的知識。”
想起來在學堂裏痛苦的日子,連連搖頭,家裏托關系讓他進學堂,沒上幾天課,他就鬧着要走。
學堂說是明理的地方,但他在裏面只看到了階級、污穢、虛僞,小世家巴結大世家,華麗辭藻、虛空的文字,是貴族間妝點自己的外衣。
百姓不過是供他們玩樂,維持享樂生活的畜生罷了。
對世家、皇權的仇恨,遇到祝家時,偏見轟然坍塌,化為塵埃,原來是有世家念着百姓,讓百姓溫飽,過得更好,甚至允許百姓有自己的思想,從學堂裏先生教授的知識,他看出祝家用心良苦。
所以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叩拜祝家神廟,他想是祝家供奉的神,影響出璀璨的世家。
祝家在獲救後的第一時間,就是将一裏之外神廟納入祝家莊的範圍。
當祝家長輩們得知神廟沒有被破壞後,大松一口氣:“林神醫保佑,林神醫保佑。”
因為廟裏只有神像、香火、貢品,喪屍對神廟不感興趣,才完好保存住神廟。
站在一旁的林歆歡,不敢說話,活着見自己的墓碑,是怎麽樣的心情呢?
擡頭仰望着金光閃耀,身高十米人像,粗布麻衣每一處細節清晰可見,低垂的眼眸凝視着林歆歡,應該是毫無生氣的眼裏,林歆歡卻感受到堅毅、悲憫。
“我當時是這樣的眼神嗎?”
低聲輕語,她好像看到了前世的自己,跨越時空與之對望。
滿是煙灰的大鼎,可以想象到末世之前,神廟來客絡繹不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