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團穿越到晚明 - 第 45 章 想不到的祝壽者

王興猜中了申紹芳的心理,卻沒想過是自己裝逼裝過了,引起了申紹芳的反感。

王興聽申紹芳用孟子之言攻擊自己的行止,又想起了後世金大俠的射雕英雄傳中黃蓉對付一燈大師弟子朱子柳的幾句詩,此時吟來,不正應景嗎?

王興微微一笑道:“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得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

這幾句詩都是在說孟子之言也有不可信的地方,潛意也就是回擊申紹芳:孟子的話你也信?

申紹芳是真材實料的進士出身,自然懂得這幾句的意思,雖覺有些強辭奪理,卻終究無法反駁。

“主人,有點過了。”薛義提醒道。

王興得薛義提醒,心裏一驚:“是啊,在未來大舅子面前逞什麽能啊?要是表現過了,引起他的反感可就事與願違了。”

想到這裏,王興站起來,沖申紹芳躬身一輯,說道:“師兄,小弟識見淺陋,說的都是歪理,還請師兄勿怪。”

申紹芳在王興吟完詩後,震驚之餘一直在沉思:“這個王興的言語有點離經叛道,也有點匪夷所思,竟敢質疑亞聖所言!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也說明此人已經精研孟子,并且從一個怪異的視角思考問題,這說明此人真是大才,我不如多矣!王興不願為官,确實不是才學不足,而是真有超然脫俗的見識。怪不得爺爺這麽大年紀了,還要收他為徒孫。說是代子收徒,其實不過是怕妹妹和王興有了輩份之差罷了。”

想到這裏,他不免有些自責:“自己這是怎麽了?怎麽連自己妹妹的清譽都不顧了?難道真是不願意妹妹許人嗎?是不是嫉妒心在作怪?”

又見王興站起身來謙遜,才知他不光才學高,心胸也寬闊,懂得照顧自己的面子。嗯,得妹婿如此,夫複何求?

申紹芳至此,才算真正容納了這個師弟,這個未來的妹婿。

他也站起身來,心悅誠服地說道:“任之,好才學,好心胸!說實話,為兄一開始并不服氣,還有點小嫉妒,犯了文人相輕的毛病。現在麽,為兄已經完全服氣了,自愧不如啊!”

“師兄,此言可要折煞小弟了。”

“哈哈,這回怎麽懂得謙虛了?不說各領風騷數百年了?”

“小弟狂妄,實在該打!”

申紹芳跟王興對視一眼,兩人同時哈哈大笑,至此方才芥蒂盡去,親近之感頓生。

……

申紹芳回到主院,把考較王興的事情對父親一說,贊道:“任之才思之敏捷,世所罕見。”

申用懋笑道:“芳兒,這回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你祖父的眼光和見識那是絕對沒錯的。”

申紹芳說道:“兒子知錯了。父親,我看任之要是考取功名,當不在話下,最起碼才學在我之上,您可以放心了。”

“芳兒,你沒見你祖父信中之言嗎?興兒入世之心不堅,只想悠游山林,做個逍遙翁。你祖父的意思讓我在京中想辦法,打消他的避世之心。”

“那我去告訴他,不中進士,休想娶我妹妹。”申紹芳說道。

“不可,此法要是行得通,你祖父早就用了。凡才高之人必氣傲,只可暗激,不可硬逼。”申用懋搖頭說道。

“那怎麽辦?這小子要是這麽消極,可就太遺憾了。”申紹芳一皺眉說道。

“不急,這兩天人來人往地太忙,為父不及細思,等壽誕一過,再設法不遲。”

……

“三節兩壽”是官場通行的官員收禮的大日子。

所謂“三節兩壽”,就是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兩壽”是官員本人及夫人的生日。

“千裏做官只為財。”有明一代,官員俸祿極低,依靠俸祿根本無法維持日常生計,地方大員還要雇請師爺、幕僚,這些開支都是官員自己承擔。所以,在地方上為官,依靠的正當收入一是“火耗”,二就是“三節兩壽”。而京官無“火耗”收入,只能依靠地方官的饋贈,“冰敬”、“炭敬”就由此而來,此外最光明正大的收入,就是“三節兩壽”了。

申用懋家有良田萬畝,家資豪富,要說根本看不上“三節兩壽”收的禮,但這是官場慣例,他也不能獨身事外。破壞官場規則,只會被人說成“假清高”、“假道學”。

從七月十九這天開始,王興就跟着申紹芳代師迎客。

先一天來送禮的,大多是外地人,主要是地方官派來的代表,當然,因為申用懋掌管兵部職方司,有些總兵、游擊、将軍也悄悄地派了人來。

王興算是見識了官場的黑暗,那些地方大員送來的禮,沒有下三百兩的,尤其是武将,送的禮更重,僅遼東總兵李如柏就送來了黃金三百兩。

正日子還沒到,申用懋收禮折銀已超過萬兩。

這些重禮倒沒讓王興震驚,因為前世看過了太多這樣的事,有的官員年節收禮哪個不是幾十萬、上百萬?當然那是,老師作為職方司郎中,相當于後世的正司局級,在目前尚書、侍郎領導班子配備不全的情況下,他這郎中地位實際還要高一些,收萬把兩銀子,相當于後世的幾百萬,還算多嗎?

最讓他震驚的是一個人的到來。

當日晚,華燈初上,有一個人身着便服,在三個随從的陪伴下來到申府。申紹芳一見那人,立即讓申誠去禀知父親親自來接,自己則趕緊迎上前去,王興自然緊緊跟随。

就聽申紹芳上前拱手見禮,低聲道:“不知廠公駕到,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廠公?王興一愣,莫非是司禮監秉筆太監陳矩?這麽晚了,他來幹什麽?給老師祝壽?似乎不大合理啊。

來人确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陳矩,他尖着嗓子說道:“咱家來給令尊大人祝壽。”

說完一揮手,旁邊一個小太監奉上一個銀封,申紹芳接過銀封,道了謝,交給一旁的申忠,然後在前領路,引着陳矩向正房走去。

王興沒有跟去,仍留在大門內,準備迎接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