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太子養了一條狗,趙德基,可是要動搖整個大宋,整個漢人的統治基礎啊——他遲遲不立太子,已經引起很多猜忌了,金人弟弟一來,豈不是更是表明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金兀術越想越是一頭冷汗。
他細細地思量,才終于發現,這番浩瀚的布局的精妙。
三面起兵做根本——利用郓王號令北方群雄——利用韋太後的私生子,從根本上動搖趙德基的統治——有理有據,師出有名!
籌劃這樣的布局,到底要耗費多久的安排?
他仔細地尋思,岳鵬舉,已經死了幾年了?
好幾年了!
他蟄伏不出,難道就是因為在暗中做這些事情?
可是,他真的是岳鵬舉麽?
或者,他根本不是岳鵬舉,只是郓王的一個代言人?
或者,他本身就是郓王?
以前,他想象不出,這個人,為何會擁有這麽強大的兵力,現在方知,整個北方群雄,已經都歸在他的麾下了。
難怪秦大王派出的人馬,當初要把搶劫的軍饷,分發給太行山的豪傑掌管。
這一切,都是早有預謀的?
或者幹脆說,秦大王本來就認識他?
他越想腦子越亂。
“四太子,遼東的兵馬還等着你!”
“你休想!”
“這對你并無損害,不是麽?你只需要陳兵邊境,做個姿态而已。你不是一直很善于做姿态的麽?”
“!!就算本太子想也無用,我現在無法調動兵馬。”
“這一點,四太子就不用愁了。韓常和武乞邁到處在找你。”
“他們在哪裏?”
“他們就在我們身後!”
“!!!”
“他們為了救你,去把秦大王的兩個兒子抓為人質。”
金兀術一驚:“他們抓了文龍?”
“對!”
金兀術見他輕描淡寫的,氣不打一處來,顯然,這兩個孩子,已經被他救走了。韓常這幾個人,本來是算不錯了,但是,要跟這個飛将軍交手,就差得太遠了。
“飛将軍,你說,你到底要本太子做些什麽?”
“拿了令牌,要韓常回去調兵。就這麽簡單!”
“我做不到!”
“你當然有辦法。只要你願意,明日,你便可見到韓常。”
金兀術目光閃動:“那對我有什麽好處?”
飛将軍神色凜然:“至少,可以換回你的命!你知道,其實,你本來是活不成的!”
金兀術完全被噎住,答不上來。
這時,天色已經徹底明了。
依舊是飄飛的小雪,山神廟一開,大片大片的風,鋪天蓋地地卷進來。即便是從北國出來的金兀術,也覺出一股刺骨的寒意,幾乎無法抵擋。
兩名侍衛扶着他,他站直,看着門外,一呆。
只見冰天雪地裏,一支千餘人的隊伍整整齊齊地站着。那種站立的姿勢,和他們身上所背負的重物,他想,就算自己最精銳的拐子馬,也做不到。
這要經過如何的訓練,才能達到這樣的強悍程度?
他親眼目睹過宋軍的羸弱,雖然宋國號稱雄兵百萬,但是,宋太祖黃袍加身篡位後,為了怕別人仿效自己,所以,在軍中設立了嚴格的防範武将制度,讓文官去牽制。經過了一兩百年後,就形成了奇怪的局面,在前線指揮的将官,一般沒有現場決策的權利,一切要請示文官。
敵人已經打來了,文官還在後面尋歡作樂,其實,并不真正深入一線,了解軍情。這樣一贻誤軍機,當然就很少能占據什麽先機,輸也是必然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這種體制下,兵源冗雜,老兵越來越多,而且,邊防大帥,為了謊報戰功,冒領軍糧,經常是死了人,也不抱上去,依舊充數,比如,一個地方朝廷記載是10萬大軍,也許,不過只有六七萬人。這少出來的三四萬人的軍糧,就被大帥私自侵吞了。所以,大帥們往往富裕得流油;就如當時秦大王宰殺童貫手下時,童貫這個被閹割的王爺,就是憑着侵吞這種糧饷,富甲天下。
更主要的是,這樣的制度形成了“将不知兵,兵不識将”,一個統帥在一個地方,每呆個兩三年,就會被調離,目的是不讓他培養起自己的親信隊伍,也就是沒有自己的死黨。這樣嚴格的防範武将制度之下,的确成功抑制了軍人的勢力,有宋一代,很少有武将反叛的例子。但是,也因為如此,武将們總是蝗蟲一般,一過境一個軍區,每每撈一把就走;對于宋國的戰鬥力,卻是致命的傷害。一個将軍,連自己手下多少人馬都搞不清楚,談何帶兵打仗?
這也是當年靖康大難,宋軍往往幾十倍于敵人,卻總是望風潰逃的根本原因所在。
趙德基南渡後,因為戰時的需要,當然不可能如此嚴格地按照老祖宗的規矩去裁汰武将。所以,當時的中興四大帥,岳鵬舉,張俊,劉光世,韓忠良等人,才能各自節度一方。
可是,一旦站穩腳跟,趙德基冥思苦想,首先,便是猜忌起了岳鵬舉,因為他手下精兵良将最多,範圍最廣,死黨也最多。秦桧之類的陷害,都是借口,本質上,這才是趙德基要殺岳鵬舉的最主要原因。
哪怕功高蓋世,哪怕忠心耿耿,岳鵬舉也非死不可!
岳鵬舉一死,趙德基立即又采用了祖宗的老辦法,而宋金和議之後,戰事稍微緩解,他更是感到壓制武将的重要性,岳鵬舉死,韓忠良等被罷免,劉光世閑散,如今,就連張俊這個庸将也無能為力了。
更主要的是,過去那種“将不知兵,兵不識将”的情況又出現了。宋軍的戰鬥力,較之以往,已經有了極大的下降,經過這幾年的無重大戰事狀态,基本上,跟靖康大難時的狀态有得一比了。
這樣的宋軍,還有何值得懼怕的?
單看他們和秦大王一戰的狼狽狀态就知道了。
一個劉琦,雖然尚可,但還稱不上什麽軍事天才。
可是,金兀術卻試探道:“飛将軍,你也別高興太早,宋軍中,還有劉琦!”
“劉琦?他得罪了趙德基寵幸的醫官王繼先,自己都差點幾次被罷免了,他已經不足為患!”
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金兀術再也說不出話來。
這個飛将軍,幾乎已經裏裏外外,上上下下,把宋軍的一切情況摸得透透徹徹。
“四太子,請出發!”
他站着,不動。
飛将軍一個手勢,侍衛們已經扶起金兀術上了一匹馬。
此時,金兀術反倒鎮定下來:“飛将軍,你做這些也沒用,本太子也不會領情。”
飛将軍一笑,并不回答。
隊伍啓程。
金兀術放眼看去,才發現背後漸漸過去的村莊,是有一些民居的。此時,這些民居在風雪裏遠去,絲毫不知道這支如此大規模路過的軍隊。
他心裏一震。
昨夜,親眼見到包括飛将軍在內的所有人,都是簡陋的幹糧,自帶的食水——路過一片民居,竟然秋毫無損。
這樣的軍隊,不但大宋,連大金,也從未見過。
自來,兵驕悍将,尤其是金軍,更是走一地,掠奪一地,以打草垛的方式,長期維持補給着自己的後勤。
這支軍隊,卻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他再看一眼飛将軍,真不知此人到底是什麽金剛鐵骨做成的。
他終于忍不住開口:“飛将軍,你這樣的軍隊,還有多少?”
飛将軍看着他,這是試探?還是考核?
他一笑:“我只告訴你,我們在北方縱橫三年,從來沒有引起過任何民怨。這一次南下,所需要的軍糧,全是太行山民衆自發提供的!”
金兀術長長地吐出一口氣來。
得民心者得天下。
此人在北方戮力經營了這麽久,可見,任何事情,任何人,都無法阻擋他的腳步了!
他終于點頭:“好,本太子同意助你一臂之力!”
飛将軍意識到他的說辭的變故,是“助”!
他不以為然,卻也不去糾正。
四太子就是這樣,驕橫自大的本性,從來不曾改變過。
金兀術卻偏偏又說話:“飛将軍,你其實不必這麽急于趕路。”
“!!”
“你的故人,應該正在趕來。難道你就不想跟他們見上一面?”
他若無其事。
“你不想見,本太子卻想見。至少,本太子想見見文龍!還有,她!”
依舊無人應答。
金兀術再要說什麽是,發現飛将軍已經跑到前面去了。
後面,一行人真的在倉促的趕路。
風雪交加,心裏卻是熱的,幾乎要沸騰起來,花溶一馬當先,跑在最前面。
就連秦大王也跑不過她,因為,他親自帶着小虎頭。
經過了上一次的事情,得了教訓,無論如何,都要他親自帶着才放心。
按照秦大王的意思,本是不需要這麽趕路,因為已經派出了人,但是,花溶卻堅持。追了兩日,依舊沒有飛将軍等人的蹤影,秦大王見勢不妙,便要停下。
“丫頭,前面有個破廟,我們進去躲躲。”
花溶勒馬,卻不情願。
秦大王見她面色潮紅,那麽急切,聲音逐漸嚴厲起來:“丫頭,我們總要歇歇,孩子們都又累又餓。”
小虎頭大喊起來:“媽媽,我好餓。”
陸文龍也說:“媽媽,我也想喝水。”
花溶無奈,只好停下腳步。
前面,不是破廟,而是一個道觀。宋徽宗崇尚道教,自封道教皇帝,上有所好,下必仿效。宋國境內到處都是道觀。
連年戰亂,道觀早已人去樓空,四周都是斷壁殘垣,各種塑像上的金箔早已被匪徒刮走,亂七八糟。
衆人找了個避風處坐下。
一堆火生起,小虎頭在父母身邊,無憂無慮,拿了幹糧放在火堆上靠,一會兒,便散發出一股濃郁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