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不為後:暴君你等着 - 第 345 章 決定回京

原來,自岳家軍和僞齊軍交戰後,兩河百姓紛紛逃亡,到襄陽一帶投奔宋國。岳鵬舉下令一律接收,百姓們便在襄陽以內之宋境安頓,大量開墾當地的荒地廢地,也有不少壯年者編入岳家軍。

岳鵬舉正在吃晚飯,得到勝利的消息,很是興奮,拍手說:“四太子此回失利,必然撮煞金軍銳氣。十七姐,那12船箭真是來得好極了。”

花溶放下飯碗,也很是高興:“現在金兀術大權獨攬,估計他不會輕易罷休。”

“四太子有一個極大的優勢,能自由調度兵力,如果運用得當,威力無窮,這是我根本及不上的。十七姐,我有一個想法,不等四太子喘息,乘勝追擊……”

花溶自然明白丈夫這話的意思,從郾城大捷開始,接連取勝,軍隊的士氣在于鼓舞而非打擊,若能一鼓作氣,必能排山倒海。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趙德基不曾太多幹涉,若是等他的主和意識占了上風,只怕前面的辛苦就白費了。

金兀術在三日後見到了敗逃的突合速,他左腿受傷,一瘸一拐,這時已經是深秋,天氣轉冷,突合速站在秋風裏,神情十分狼狽。在他旁邊,則是瞎了一只眼的韓常。

突合速神情狼狽,垂頭喪氣說:“四太子,岳南蠻委實難戰。”

金兀術見他敗了不算,精神也一蹶不振,大怒,親自取了柳條抽打他:“你作戰不利,還動搖軍心,該當何罪?”

突合速挨了九十柳條,雖不足傷筋動骨,但疼痛難忍,更是一瘸一拐,從此,對金兀術心生怨恨。

金兀術立即下令大軍分為五軍,真正和岳家軍展開大決戰。

在決戰之前,金軍又做了一件大事。開封是趙氏祖宗的陵寝之地,金軍洗劫陵寝,将這些老祖宗的墓穴毀壞,陪葬之物盜盡,更将那些發黴的骨質抽出來鞭打,灑落一地。消息傳到宋國,趙德基自然又是嚎啕大哭一番,這次下了決心跟金軍決戰,任命岳鵬舉、韓忠良、張俊等三大将為招讨使,又宣張浚到前線親自督戰。

張浚先到了劉光的駐軍大營。由于劉光庸碌無為,又不比張俊善媚,趙德基對他不滿,他也很有自知之明,自請得了許多良田豪宅,交出兵權回老家休養。因此,他的軍中群龍無首。原隸屬于劉光的第一悍将俪瓊就上書張浚,要求獨領一軍。張浚是進士出身,向來看不起武将,見俪瓊要求過分頤指氣使,為給他一個教訓,就升遷了俪瓊的死對頭王德。俪瓊不服,和部下一商議,竟然設計殺了王德等人,一不做二不休,率領四萬人馬去投靠了四太子金兀術。

趙德基當日在宮裏宴飲,接到這個消息,簡直如晴天霹靂,吓得手裏的酒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又驚又恐,他日夜擔心武将尾大不掉,果然俪瓊等人三言兩語不和就率衆投奔敵國。

此事在朝野內外引起了極大的驚恐,宰輔張浚也遭致各方面的彈劾。等候多時的秦桧見時機已到,指使爪牙們上跳下竄,當張浚見到趙德基扔到自己面前的厚達三尺的彈劾書時,為保最後的體面,不得不主動引咎辭職。

他一走,秦桧順理成章地登上了期待已久的寶座——帝國丞相的宰輔大位。

秦桧一上任,就收到金兀術的密紮。

王君華已經許久不見四太子,殷切想念,捧着他的手書半晌,等丈夫公幹回來,早早擺了一桌酒席,喜道:“老漢,四太子有書信來了。”

秦桧一看,自然是要他破壞宋國抗金戰略的。王君華見他沉思不語,有些發怒:“老漢,若不是四太子放歸,你今日尚在北地牧馬,四太子的恩德,不可一日忘懷。”

“夫人息怒,下官怎敢背叛四太子?只是,下官新任宰輔就一味公然主和,豈不遭到那般狂犬書生的彈劾?”

早就有人彈劾秦桧是虜人細作,王君華自然知道,夫妻二人正發愁,聽得門童報告說範同來訪。範同和秦桧早年在同一書院求學,範同文章第一,很看不起秦桧。不期然,時隔多年,秦桧已是當朝宰相,他不過區區一七品官吏,自然要來巴結秦桧。

秦桧笑說:“範同此人是官場餓狗,這一桌殘羹冷炙,自然賞賜他。”

範同進來坐下,和秦桧客氣幾句。秦桧自然不隐瞞昔日同窗,直奔主題:“老夫為相,今日初次面對,聖上問及和戰,老夫唯有建議諸軍重兵持守,輕兵擇利。”

範同要表現自己,就說:“秦相公不妨陽戰陰和。”

秦桧不解,問道:“何為陽戰陰和?”

“下官認為,議和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但朝內有禦史狂生犬吠,不能公開提倡和議。秦相公不妨放高姿态,力主對虜人用兵,許諾重賞,但私下裏,卻阻止将領們的行動,和金國溝通協調。”

這番言論直擊秦桧要害,喜道:“妙計。但其他将領也就罷了,只怕岳鵬舉、韓忠良等驕兵悍将不遵號令,擁兵直前……”

“秦相公應該知曉,我朝對武将防備森嚴,若岳鵬舉、韓忠良等敢不遵命,便不是驕橫的問題,而是忤逆的大罪……”

秦桧聯想起趙德基對俪瓊投金的驚恐,喜道:“就依此計謀。”

範同一走,在裏面垂簾偷聽的王君華走出來:“老漢,我們報效四太子的時候到了。岳鵬舉這厮輕利好戰,此回必死無疑。”

秦桧也十分得意:“下官早就告訴夫人,一定殺了這兩個礙眼物,自當不是信口雌黃。”

王君華一高興,扯一把他的胡子:“老漢,等你提了岳鵬舉和花溶的人頭,奴親自為你收斂兩名美妾。”

“多謝夫人的大恩大德。”

就在岳鵬舉全力部署和金兀術的決戰時,收到趙德基從臨安傳來的金字牌手書。裏面的黃紙上,趙德基寫到,要他:“重兵持守,輕兵擇利”,并不許接納兩河投奔的難民。現在接收了的,也要一并驅逐出境,返還金國。

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岳鵬舉重重地拍着案幾,雙眼冒火,如果遵守,北伐之功豈不是功虧一篑?

花溶也被這個消息震蒙了。鑒于李巧娘事件和軍中混雜,岳鵬舉的一些思路并不在衆将中宣示,花溶立刻勸說丈夫:“可召幕僚商議。”

岳鵬舉便召集帳下最重要的四名幕僚:李若虛、于鵬、朱芾、孫革一起商量。

李若虛長嘆說:“重兵持守,輕兵擇利,也就是要諸大将按兵不動,任金賊驕橫。”

朱芾也說:“現在秦桧為相,他是虜人細作,一定會千方百計阻撓抗戰,倡導和議。”

衆人議論不休,尤其是驅逐投奔的百姓,他們對“王師”抱着熱烈的希望和憧憬,一心指望驅逐虜人恢複河山,沒想到現在竟然要被“王師”送還給金人,再做“驅口”(奴隸)。

岳鵬舉皺着眉頭,半晌才說:“我還是啓奏陛下,陳述現在抗戰的利弊,希望能争取時間,完成大業。”

花溶明知沒什麽希望,但還是沒有阻止,李若虛等人也知不過是緣木求魚,但也認真商議,當下由朱芾親自起草,逐條修改,上面還委婉提到,只要自己北伐成功,便解甲歸田,歸隐東林。然後,岳鵬舉才親筆抄錄,用急遞發往臨安。

快遞送走,夫妻二人這一夜無眠。

已經幾個月的小虎頭被安放在父母的大床裏面,甜美地沉睡。小孩兒長得極快,能吃能睡,也很少哭泣,令父母省心不少。他未滿兩月,父母便出征,大捷後返回,花溶又将兒子帶在身邊,可相處不久,又是離別。此時,兒子可愛的小臉龐也無法令花溶安慰,便喚劉媽進來,将孩子抱走。

岳鵬舉雖向來沉默寡言,但和妻子一起,卻總是有不少言語,今夜,卻倒在枕上心亂如麻,一言不發。花溶也是同樣心情,輕輕拉住丈夫的手,低聲說:“昔日秦國名将王翦率60萬大軍伐楚,臨行前,五次派人向秦始皇要田要地要財物要美女,以為子孫後代謀求富貴。有人認為王翦太過貪婪粗鄙,王翦卻說,‘秦王暴戾猜忌,如今把全國的兵力都交給我,豈不懷疑?我只好多要田地封蔭子孫,才能打消他對我的懷疑’。如今,皇上顯然是借口俪瓊兵變,對武将更是猜忌,自然不允你統兵連戰,怕尾大不掉……”

岳鵬舉苦笑一下:“我縱是要田要地,只怕也不能打消他的猜忌……”

花溶慢慢說:“我倒是想帶虎頭回臨安看看皇上賞賜我們的大宅……”

岳鵬舉心裏一震,立即明白妻子的意思。她為了讓自己完成北伐的理想,這是要帶兒子回京城充當“人質”!

他搖搖頭:“十七姐,萬萬不可!”

“有何不可?”

趙德基非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岳鵬舉所慮有二,一是王君華視花溶為肉中刺,現在秦桧為宰輔,她一定不會放過任何陷害花溶的機會;再者,按照秦大王從康公公口裏透露的口風,趙德基陽痿後,心理變态,他早年曾幾次欲強行納花溶進宮,若花溶回去,豈知不是羊入虎口?上次苗劉兵變,趙德基已經可以完全不顧花溶的死活,現在花溶再回京,萬一真有什麽風吹草動,只怕他真會毫不猶豫先殺了花溶母子。

岳鵬舉大力搖頭:“你們母子回去,必是兇多吉少!而且,除了白白犧牲,根本起不到什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