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滿庭芳 - 第 65 章 章節

識大局,朱泚還沒有動身,皇帝就在京城長安給他興建了一棟豪華大宅子等着他入住。

大歷九年九月,朱泚率領三千軍士入朝見駕,不料天公不做美,朱泚居然在路上生了重病,将士們焦慮不安,就想護送他回盧龍。朱泚一心精忠報國,怒道:“我還沒死呢,即便不能騎馬,也能坐車,今天就算用擡的也要把我擡到京城去。”将士們見他這樣堅決,不敢違抗他的命令,趕緊給他準備馬車。朱泚正當盛年,體質強健,還沒到京城,病就好了。

朱泚終于如願以償見到了皇帝,皇帝賞賜他無數的金銀財寶,他帶來的三千将士也獲得了朝廷的大筆賞賜,每個人都興高采烈。

正當大唐君臣聯歡之際,回纥一位名叫赤心的使者又帶人驅趕了上萬匹馬來,請求大唐官府買馬。皇帝看到回纥的國書,只覺頭大如鬥,他召集大臣們商議此事,幾位財政大臣一致批判回纥恬不知恥、貪得無厭、求取無度,朝廷如果一直對他們百依百順,回纥人的胃口只會越養越大,大臣們建議皇帝只買一千匹,其餘的馬都讓他們趕回去,皇帝猶豫不決。

老将郭子儀聞聽此事,趕緊向皇帝上書。大意是大唐正與吐番交兵,如果在這個時候得罪登裏可汗,等于是給自己再增加一個強敵,為避免吐番、回纥聯盟,目前還是不宜駁斥登裏可汗的請求。為了疏緩國家財政困難,郭子儀願意捐獻自己一年的薪俸來購買回纥的馬匹。皇帝最後采納了郭子儀的主張,不過沒讓郭子儀捐獻自己的薪俸,大唐官府再次購買了回纥六千匹馬,回纥使者足足動用了上千輛車,一路浩浩蕩蕩将大唐政府付給他們買馬的錢和物運了回去。

因為吐番屢次犯境,宰相元載獻策:安西、北庭行營兵馬駐在泾原,完全無險可守,而隴山山高地險,南連泰嶺,北抵大河,正是天然的用兵之地。陛下如果讓馬璘的安西、北庭行營兵馬移駐原州,緊抵隴山山口,在那裏興建起軍事防禦城寨,再讓郭子儀的朔方軍移駐泾州策應,兩軍互為根本,就有機會慢慢打開隴右,進達安西,吐番就不足為患,大唐昔日強盛的軍事局面也可以恢複,朝廷就高枕無憂了。

元載拿着大幅的山川地形圖指指點點,眉飛色舞,皇帝聽得怦然心動。但是這麽宏大的計劃,皇帝不敢驟然決策,恰巧汴宋節度使田神功率兵來防秋禦敵,田神功入朝見駕,皇帝就向這位久在沙場、經驗豐富的老将軍請教。田神功就是當年幫助鄧景山平定劉展叛亂後在揚州大肆搶劫胡商的那位将軍,他性情直爽,也不管提出這個建議的人是權傾天下的宰相,毫不客氣地斥責,“行軍料敵,即便宿将也會犯難!陛下怎麽能聽信一個書生紙上談兵,發動全國的力量去實施他那大而無當的計劃?這是要誤國誤民的!”元載專權以來,還沒遇見過對他這麽不客氣的人,一時竟被田神功鎮住,他那個宏大的軍事計劃就這樣擱了淺。

元載專權用事,納賄無數,他一人得道,整個元氏家族中人都跟着雞犬升天。元載族中有一位長老,看到族中子弟大都做了官,他也來到京城求元載給個官做,元載看他實在不是做官的料,就給了他一封書信把他好言打發了。那人官沒做成,憋了一肚子氣,半路上扯開書信,發現裏面只有一張元載簽了名的白紙,他就拿着這張簽着元載大名的白紙去拜訪地方長官,地方長官看到元載的簽名,大驚失色,不問三七二十一就把老家夥接進衙門好酒好肉招待一番,送了許多錢不說,還派車馬送老家夥回家。

皇帝也不是糊塗人,元載所作所為,他也有所聽聞,只是君臣多年,皇帝不願做得太絕,只要元載不過分,他還是想全始全終的。偏偏元載不知進退,驕橫無度,皇帝終于不能忍受,命令金吾衛大将軍吳湊就在宰相議事的政事堂逮捕元載和他的同黨王缙。

王缙曾在大歷四年出任河東節度使,大歷七年後回到朝廷,依然做了宰相。王缙附會元載為虎作伥,元載貪污受賄,王缙也不甘落後。王缙信佛,妻子病死,他就給亡妻建了佛寺,每當外地節度使、觀察使入朝,王缙都要把他們請到佛寺中,暗示對方給菩薩孝敬香火錢,這些錢究竟是敬了菩薩還是孝敬了他王缙,真是只有菩薩知道。

皇帝逮捕了兩位宰相,命吏部尚書劉晏和禦史大夫李涵等人共同審訊,劉晏、李涵搜集到的罪證無數,元載、王缙作威作福多年,落到這種地步,贓證俱在,不得不乖乖伏罪。

皇帝不想讓宰相死得太難堪,也就沒有将元載押送刑臺,皇帝下诏賜他在萬年縣衙自盡。元載對負責監刑的劊子手說“但求速死”。劊子手像貓戲老鼠一樣道:“不好意思啊,相公還得受點罪。”劊子手說着脫下腳上的臭襪子,塞住他的口鼻,讓他呼吸窒息而死。元載如果不是太專橫,估計劊子手也不會這樣對待他(唐人原本敬稱宰相為‘令公’,安史之亂後,許多武将都成了榮譽宰相,自從郭子儀這樣的武将成為‘郭令公’後,唐人對宰相的敬稱就改成‘相公’了)。

元載倒臺後,執法機構從他府中搜出來的金銀財寶無數,有許多珍寶甚至賽過皇宮的,皇帝越看越氣。他發現元載家裏的珍寶中,有一樣是地方上的節度使路嗣恭送的一個制工精巧的琉璃盤子,那樣的盤子路嗣恭曾進貢了一個給皇帝,但元載府中的這個比進貢給皇帝的大得多了,做工也精美得多,皇帝氣得簡直想立即撤路嗣恭的職,老臣李泌再三勸解,又替路嗣恭說了不少好話,說他這樣孝敬元載也是出于無奈。李泌勸了半天,皇帝總算消了氣。元載貪得無厭,什麽東西都要,據說從他府中搜出的胡椒就有八百石,其餘的東西就更不用說了,自己寵任的臣子貪到了這種程度,也難怪皇帝會生氣。

王缙罪行稍輕,被貶為括州刺史。

皇帝殺了元載,任命楊绾和常衮為宰相。楊绾素來勤儉清廉,大得人心。聖旨頒下來的當天,郭子儀正在宴會賓客,聽到楊绾做了宰相,立即裁減掉五分之四的聲色娛樂。郭子儀率先做出榜樣,其餘官員也都跟着節約成風。

在元載、王缙下臺的前一年,也就是大歷十一年,吐番入侵泾原,被安西、北庭行營節度使馬璘打敗。此戰過後,朝廷派譴盧龍節度使朱泚出鎮奉天行營以加強西邊防禦。大歷十二年,馬璘病逝,他臨終前上書朝廷,奏請以行軍司馬段秀實統領安西、北庭行軍。

馬璘的這支軍隊,是至德元年安史之亂爆發時,西北大将李嗣業從安西、北庭帶出來平叛的軍隊,所以被稱為安西、北庭行軍,李嗣業戰死後,這支軍隊雖然幾度換帥,轉戰萬裏,軍隊首領卻始終被稱為安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段秀實是跟着李嗣業從安西出來的,雖然節度使一換再換,他這個行軍司馬始終不動如山,由于段秀實深得軍心,所以馬璘敢托以後事,放心将軍隊交給段秀實來統率。

馬璘一去世,軍中哭聲四起,幾位将領史延幹、崔珍、張景華陰謀趁着段秀實忙着給馬璘辦理喪事、防範松懈之際發動叛亂以奪取軍權,三個野心家煽動幾千軍士浩浩蕩蕩去使院奔喪。段秀實察知這幾位的野心,嚴陣以待,安撫軍士說:大家都是軍人,請各歸崗位。節度使地下有靈,定能感知你們的心意。我們身在邊疆重地,不可一日放松警惕,萬萬不可為給節度使舉哀而讓敵人有可乘之機。

軍士散歸軍營後,段秀實還是不放心,他上奏朝廷征調史延斡去京城做了宿衛将軍,派譴崔珍屯駐靈臺;又讓張景華升遷為地方刺史。段秀實兵不血刃非常溫和地将三個陰謀家拆散,一場叛亂就被扼殺在搖籃裏。

馬璘的遺表被送到了京師,因為安西、北庭行軍在泾、原一帶防禦吐番、回纥侵犯已經多年,這支軍隊早已在泾州紮根,朝廷于是下旨改安西、北庭行軍之名為泾原軍,并采納了馬璘臨終前的建議任命原行軍司馬段秀實為泾原軍節度使。

第二章 自從幹戈動 [本章字數:2762 最新更新時間:2013-11-08 14:20:23.0]

雖然大唐王朝好意籠絡回纥,為了避免幹戈相見,登裏可汗許多無禮的行為朝廷都曲意寬容,登裏可汗還是不知滿足,胃口越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