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大局已定,容不得他拒絕。
朱祐樘緊緊擰着眉頭,暗鸷眸中帶着一縷并不協調的溫柔,回望着凝視他的李慕兒。
細細想來,這不正是他看重她的原因嗎?
勉力扯了扯嘴角,他以平靜的語氣說出一句令人振奮的話:“好,朕為有爾等這樣忠義的臣民感到驕傲,如此多謝各位前往,讓鞑子看看我大明子民是何等威武不屈,上下齊心!”
“皇上言重了,臣等必不負皇上所望!”
李慕兒話音剛落,一旁久未插言的牟斌亦跪倒在地,輕輕喚了聲“皇上……”
朱祐樘了然,低聲對他說道:“去吧,保護好女學士。”
“是!”
沒有多餘的客套和啰嗦,衆人即刻兵分三路而行:蕭敬護着朱祐樘回宮,風入松回西河派召集派衆,而李慕兒則與牟斌及一小隊人馬,先行奔赴寧夏。
……………………
一路快馬加鞭,李慕兒能感覺到,邊關的人民對待外來客,都十分敏感,尤其是像她們這樣急色匆匆又帶着武器的。
她曾在鞑靼與俘虜一同關押過,她知道這裏的民衆因為深受蒙古的侵擾,難免變得戰戰兢兢。
游牧民族需要農産品,又是天然的騎兵,具備搶劫的動機和條件。大明政府發大軍征讨,多年未見成功。反過來,沿邊數千裏,稍有疏漏便遭侵掠,防不勝防。而寧夏屬古雍州之北境,“黃河繞其東,賀蘭聳其北,西北以山為固,東南以河為險”,自古為諸夏藩屏,是中原農業文化與塞外草原游牧文化的交界地,也是關中之屏蔽,河隴之噤喉。前朝在放棄內蒙古河套平原、退守寧夏之後,失去了防禦的緩沖地帶。寧夏鎮特別是黃河以東地勢較為開闊的鹽池、靈武一帶就首當其沖,成為游牧民族南下的突破口。
如今巴圖孟克統一了蒙古各大部落,勢力一家獨大,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草原大可汗。人心無度,接下去他要做的,定是妄圖吞噬屬于大明的疆土,循着這個突破口強強而上。再加上馬文升曾多次打退了他,此番狹路再逢,自然愈加不肯相讓。
如果馬骢當真是被圍困的,恐怕兇多吉少。
李慕兒想在潛意識裏推翻這個恐怕,但這一切在她終于趕到邊關與馬文升碰面後,被無情地證實了。
“……骢兒為救老夫,在經歷了這重重關卡後,終于寡不敵衆,被敵軍圍困在此。”
李慕兒站在一旁,聽馬文升與牟斌描述情況。當看到馬文升的手指指在地圖的某一處時,她的心和牟斌的表情一樣,狠狠地揪了起來。
“此乃花馬池營以北,與蒙古鄂托克前旗接壤,而這一片,則是廣袤無垠的荒漠。骢兒從來沒有進過沙漠,對方卻是地道的蒙古野民,現在的狀況,并不明朗。”
李慕兒很佩服馬文升如今還能淡然地為她們分析着戰況。在這樣焦灼的局勢下,他并沒有時間多問她們為何到來,卻也并沒有亂了身為主帥的分寸。
即便身陷險境的前鋒是他的親生兒子。
而她與牟斌顯然沒有這樣的高風亮節——“天殺的鞑子!馬大人,我們為何不率兵去救骢?”
馬文升搖頭,“貿然派重兵去營救,一來守城勢力将會大大減弱,二來沙漠裏處處都危險,萬一連大軍都被困住,豈不得不償失?”
李慕兒聞言與牟斌對視了一眼,聽得出來,馬文升此刻心裏比誰都難受,語氣中充滿無奈,令人唏噓。
不過這也恰巧說明,他們來得正是時候。
無視過往恩怨,李慕兒拱了拱手,對馬文升道:“馬大人保衛邊城,責任重大!骢哥哥的事就交給我們吧。”
牟斌亦緊接着道:“是啊馬大人!即便是豁出性命,晚輩也會救馬骢出水火!”
牟斌倒也罷了,李慕兒今日還肯幫他去解救馬骢,馬文升多少有些感慨,眉宇間生出絲柔軟來,擡手拍在牟斌肩頭,卻對李慕兒說道:“丫頭,多謝了。”
……………………
“塞下由來非樂土,況複城中多斥鹵。四衛居人兩萬戶,衣鐵操戈禦驕虜。”當李慕兒口中吟着這首詩句時,已與三千西河派衆彙合,在通往大漠複地的路途中。
風沙凜冽地刮在衆人臉上,饒是圍着頭巾,都能感覺到皮膚被打得生疼。越是這樣險酷的環境,越是讓李慕兒着急。馬骢被困已經不是一兩天了,且不論是否與敵軍發生械鬥,光是這樣惡劣的氣候下,就足夠令人叫苦不疊了。
也難怪馬骢會被困在這裏,她們此行帶了幾個本地識途的高手,這才勉強能夠繞開流沙與塵暴,不至于迷失方向。
可也僅限于此。
要在沙漠中尋人,無異于大海撈針,任她們出發時多少鬥志高揚,經過幾日風塵洗禮卻毫無頭緒,多少有些失落。
“掌門,這樣下去要找到什麽時候?你看這風沙,頃刻就掩埋了我們來路的腳印,一點線索都不會留下,這實在太難了!”
難!李慕兒怎麽會不知道呢?可再難也得硬着頭皮上,李慕兒接受到來自風入松詢問的眼神,嘆了口氣,不置可否。
手中的水袋因為她的走神,斜着滴出水來,“滴答滴答”落進沙裏,驚得李慕兒趕緊将它擺正,不浪費任何一滴救命的水。
水……對了!李慕兒突然靈機一動,叫道:“道長,你認為要在沙漠中活下來最不可缺的是什麽?”
風入松蹙了蹙眉,望了眼自己的水袋道:“自然是這個。”
說完才恍悟:“小姐的意思是……”
李慕兒重重點點頭,“嗯,我們不妨換個思維,不要盲目找他們這群人,而是想想他們有可能會在哪裏?”
“明白了!”牟斌後知後覺道,“骢被困沙漠這麽多天,恐怕所帶之水早已用盡,那他一定會想方設法找水源!”
話畢,幾人都期待地望向帶路的當地人。
有人當即接道:“長有芨芨草的四周,一般都可以找到水源。我還知道有一條兩山夾一溝的河床,如果人足夠多的話,往下挖或許能挖出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