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團穿越到晚明 - 第 236 章 赈饑平亂(五)

“問你縣衙在哪,你就回答縣衙在哪就行了,哪來這麽多廢話?”李忠見那人絮絮叨叨,心裏煩了,不耐煩地喝斥了一句,一時間忘了王興的囑咐。

那個年輕人一愣,然後看了看王興和身後的洪林、潘九,心裏打了個激靈,連忙招呼過一個差役,替了他的舀粥工作,他則擦了擦手,走到王興身前,道:“這位公子,請借一步說話。”

王興點了點頭,然後跟着他到了粥棚後邊一處空地。

那人見四處無人,對着王興一揖:“下官正是歷城縣令于良臣,不知可是欽差王大人當面?”

“哦?你就是歷城縣令?”一聽上言,王興白了李忠一眼,心說,不讓你說話你偏說,這下露了行藏了吧。

“正是下官?”

“嗯,鄙人正是赈饑欽差王興。”

“此處魚龍混雜,不易關防,請大人恕下官不能大禮參拜。”于良臣又深施一禮道。

“那是自然。來,于大人,咱們坐下說話,有幾個情況我了解一下。”王興指着地上的兩個馬紮說道。

“大人和這位公公請坐,下官站着伺候就是了。”于良臣可能見李忠橫眉瞪眼地不好惹,所以謙讓着讓李忠先坐。

“別磨叽了,大人讓你坐你就坐。”李忠說道。

他在曹楷面前吃癟,那是沒辦法,人家是從二名的高官,但在于良臣這個七品小官面前耍耍威風,還是可以的。

“行,那下官就告個罪,聽公公的。”于良臣沖李忠一拱手,坐到王興對面的馬紮上。

“那些竹牌子是幹什麽用了?”王興問道。

“下官把饑民都登記造冊,每人發一塊竹牌,憑竹牌來此領粥,目的是防止有奸滑之人重複排隊領粥。”于良臣答道。

“嗯,不錯。饑民主要來自哪裏?”

“本府武定州、濱州的居多,下官估計,德州的大部分北上,而泰安州的大部分南下江淮一帶。”

“赈米都發放到位了嗎?”

“本縣的饑民都發下去了,這些流民的赈米沒發。”

“為什麽?”

“大人,流民中不光是善良百姓,也有奸滑驕橫之徒,再說,本縣也有不少地痞,發到他們手裏,他們也留不住,恐怕還得發生流血事件。下官把這些赈米集中使用,每日在此設粥棚,保證每人一碗稀飯,雖然不能吃飽,但不至于餓死。”于良臣答道。

王興點了點頭,于良臣想得非常周到,也很負責任。如果不是非常了解民情,斷不會有此措施。

“這些赈米能堅持多長時間?”王興又問道。

“濟南府的流民大約分三部分,一部分北門,巡撫衙門在那裏設的粥廠,一部分在西門,藩臺衙門在那裏設的粥廠,但大部分是在這裏。昨天登記的流民數量是一萬三千五百一十七人,本縣還有赈米九百四十五石。按每人每天二兩米計算,大概能撐七天,最多不會超過十天。”于良臣答道。

王興聽了,暗暗點頭稱贊,此人真是有心,記的數字有整有零,可算一位能員。

“糧食價格聊下來了麽?”王興又問道。

“平粜米太少了,全省總共六萬石,分到濟南府也就是二萬石,如此巨大的糧食缺口,這點糧食根本就不起作用。”

“巡撫衙門不是已經出臺打擊不法糧商的措施了嗎?”

王興問道。

現在市場上的米價已經到了每石十兩,巡撫衙門嚴令不得囤積居奇,每石售價不得超過五兩。意思是你有糧食不能不賣,賣的話還不能超過我定的價格。

“大人,蛇有蛇道,鼠有鼠道,那些糧商太黑心了。官府定的價格已經讓他們有五倍的暴利了,他們卻仍然想着十倍甚至更多的利潤,哪管百姓死活、官府憂慮?不信你等着看,現在還有糧食可賣,估計到明天,最遲到後天,他們都得說糧食已經售磬。”于良臣說道。

“哼,這種黑心商人,只要查實,定嚴懲不貸。”王興恨恨地說道。

“大人,查?誰查?查誰?不是那麽簡單啊。”于良臣說道。

王興聽了不由一愣,于良臣好似話中有話啊。這還不好查,查他的糧倉不就得了?除非……,王興想到了一種可能性,不由得心裏打了個突。

原來,這朱良臣是在給自己提個醒啊。

王興不再繼續這個話題了,又問道:“于大人,你後續還有什麽措施。”

“沒別的,一是等上面再有赈米到來,二是勸倡義助,三是下一步想籌一筆銀子,在這一帶搭建木棚,眼看天就要冷了,好歹讓這些可憐的百姓有個窩,盡量別被凍死啊。”于良臣說道。

“還有別的難處嗎?”

“現在最大的困難有兩個,一是人少,施赈需要人,治安也需要人,歷城縣衙所有差役全部出動,也不夠用;二是沒錢,下官想建木棚,想給流民準備一些棉衣棉被,可沒有銀子啊。”

于良臣可能覺得機會難得,連忙給王興倒苦水。

“這于良臣深谙為官之道啊。”王興心想。

“嗯,我有數了。”王興說道。

“于大人,流民聚集,你想到治安一條還不夠,還忽視了一條,那就是防止瘟疫和傳染病。以後每天要在聚集地噴灑石灰水,如有死人,立即拉到城外深埋。最好用板藍根熬點藥湯,流民有個頭疼腦熱的,喝上一碗就能管用。再說,有病治病,沒病防病,沒什麽壞處。”

“是。下官一定照辦。”于良臣聽王興語氣有了指示語氣,連忙站起來躬身應道。

“于大人,再問你個問題,你怎麽不在衙門裏呆着,反而跑到這裏來舀粥了?”王興仰着臉說話不舒服,遂也站了起來。

“嘿嘿,大人,下官确實有點小心思。”

于良臣一開始判斷出王興身份以後,心裏有些忐忑,心想欽差大人一定會指責自己不在衙門值守,已經想好了如何應對。沒想到王興東扯西扯,只問一些赈饑的零碎事,就是不問自己為什麽不在衙門。

跟王興談了幾句後,他的緊張心理舒緩多了,見王興此時才問,他決定實話實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