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團穿越到晚明 - 第 221 章 山東道上(二)

跟那婦人說話的,正是欽命撫魯赈饑大使、詹事府左谕德、監察禦史王興,随行的五人分別是洪林、陳樹、潘九、錦衣衛小旗蔣華、杜陽。

王興的欽差儀仗出京後,就跟大舅哥申紹芳會合,去通州碼頭,接了母親郭氏、岳父申用懋一行,待了不到半日,兩下裏人就又分手,各奔東西。

王興的欽差儀仗太過招搖,每過一處,大小官員都聞訊來訪,送銀子送東西還有的送女人,王興雖暫時是個小官,但大家都看到了這是一顆政治新星,日後肯定青雲直上,此時不借機結個善緣更待何時?

王興絕不會收禮,這是一條原則,但狗還不咬送禮人呢,官場風氣如此,憑他一已之力,要想改變那根本就是妄想。

為此王興煩不勝煩。

等好不容易過了天津碼頭,王興跟李忠商量,自己便服先行南下,讓他跟随儀仗,約好在臨清相會。

李忠其實內心是盼望如此的,不為別的,他可沒有什麽高風亮節,出京一趟,不就圖撈點銀子嗎?可偏生王興愚腐得很,就是不收禮,連帶着自己也耍不出威風,更別說收禮了。

今見王興主動提出分道而行,自是非常歡喜,但面上卻不能表露出來。

“大人,這一路上饑民遍地,盜賊橫生,可不太平。”

“沒事,這一路雖不太平,也沒有什麽大賊。我扮作商人,有洪林、陳樹、小九,你再派幾個錦衣衛跟着,随時通報行藏,料也萬無一失。”

“那好吧,我派一小旗錦衣衛跟着,每天打發一個人回來通報消息。”

“明面上只用兩個人就行,你弄十幾個人跟着我,那成什麽了?至于其他人如何行動,你看着辦就行。”

“好吧,就依大人。”李忠順水推舟地答應了。

兩人商量好了,王興一行人在一個早上,悄悄上岸了。

……

卻說王興跟婦人說好了,洪林跟着婦人指揮着人牽馬進店、安排食宿,小九到了店裏打來一盆水,王興用香皂洗了臉,然後坐到另一張桌子前。

孫老頭和英子此時已經各把一塊餅子、一塊窩頭吃下去了,見店裏來了客人,孫老頭去店裏幫着照看馬匹,而英子也非常乖巧地拿了抹布擦桌子、提壺倒水。

王興見了,點了點頭,心想這孩子很懂事。

就在這時,那婦人又風風火火地過來,對王興說道:“客官,你看,今天是八月十五,你們常年在外,怎麽也得過過節吧?咱們吳橋沒有什麽好東西,北邊張家鹵的肉不錯,俺再炒幾樣菜,打壺酒,這樣湊合着過個節行不?”

“大嫂安排得很好。”王興答了一句。

“客官,不瞞你說,俺這店裏好長時間沒見着現錢了,什麽都缺,這人吃馬嚼的,你看?……”那婦人并不就去,而是不好意思地說道。

“洪林,再給她三兩銀子。”王興一聽就明白了,這是沒錢了啊。

洪林應聲而出,拿出三兩碎銀子交給婦人。

“不不不,客官,俺不是那個意思,俺是想讓你先支一點,我好去置辦這些東西。”那婦人雖然精明,但也不是個貪婪之人。

王興笑道:“大嫂,別說了,快去置辦吧。”

那婦人見此情景也不矯情了,痛快地說道:“好,俺就不客氣了。”

“當家的,出來,跟我去買東西!”那婦人沖店裏喊了一嗓子。

“哎,哎,就來”。店裏那個書生答應一聲,不一會兒就拿了一條米袋子,挎了一個竹籃出來。

王興一見他是書生打扮,連忙對那婦人說:“大嫂,我派個人跟着你去,讓你家大哥陪我說說話可成?”

“我們當家的就是個悶頭驢,三腳踢不出個屁來,你能跟他聊出個什麽來?再說,哪有讓客人去幫我幹活的?”

“無妨,大嫂盡管去,我想我跟大哥會有話題聊的。”王興笑道。

“好吧。”那婦人從丈夫手裏接過東西,不等王興命令,蔣華自覺地随後跟着去了。

“大哥,請坐,咱們聊幾句?”王興對那書生說道。

“好。”那人也不多話,坐到王興對面。

“大哥,如何稱呼?”

“鄙姓苗,苗思順,拙荊安氏。”那人說道——的确言簡意赅,惜字如金。

“原來是苗相公,失敬,失敬。鄙姓王,王興,蘇州人氏。”王興拱手道。

“愧不敢當。”苗思順也回了一禮,說道:“雖有功名,卻事商賈,汗顏!”

讀書人是不屑于經商的,對于商人的看法非常低,覺得商人的經營之道有悖于聖人之道。

別的讀書人誰家沒個鋪子?但哪有自己親自坐鎮經營的?苗思順一個夥計不雇,兩口子親自經營,可見境況之窘,王興也是讀書人,自然明白苗思順的想法。

“我看大嫂精明強幹,你這鋪子位置也算極佳,怎麽就經營不好呢?”王興問道。

“這家客棧本是我岳家的祖産,岳父岳母去世後,因為無子,就留給了拙荊。原來經營不算好,但南來北往的學子、客商都不少,每月都有進項,供我夫妻吃穿是一點問題沒有。但自今年春天以來,境況越發不好,究其原因,不是我們經營無方,是旅人減少了。唉!”

苗思順嘆了口氣,似是在悲天憫人,也似在感嘆自家的境況。

“苗相公,不知道吳橋的旱情嚴重嗎?”王興問到。

“旱情很嚴重,自今年以來,天就無雨,不過,吳橋西靠運河,縣內溝河縱橫,地下水也充足,百姓擔水澆地,收成雖比不上豐年,但去除了稅捐,勉強能夠度日吧。聽說山東不靠河,水源不充足的地方,大部分糧食都絕收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過,來吳橋讨飯的,基本都是山東口音,而且越來越多,可見傳言不假。”

苗思順答道。

“聽說吳橋一帶也不平靜,常有盜賊出沒,可是真的?”王興問道。

“不可說,不可說。”苗思順先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擺了擺手,再不肯深言。

吳橋一帶盜賊出沒,一個名叫黃一友的,偷盜兼采花,據說非常厲害,也最令人痛恨。

這些都是程強的情報網報上來的。

:。: